焦點
2025-06-16 08:17:56

【外交考試】卡尼重要時刻 G7峰會5大看點

加拿大是今年G7的輪值主席國,在亞省卡納納斯基斯(Kananaskis)洛磯山脈中的一座豪華山間小屋,舉辦今年的七國集團(G7)峰會,接待來自美英法德意、日韓、烏克蘭、南非、巴西、印度、印尼和澳洲的領袖,以及歐盟的馮德萊恩等。加拿大承諾將重點放在全球經濟與安全議題上,設定一套精簡的優先事項排序。但卡尼精心規劃的議程被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打亂。

以伊衝突  打亂卡尼經濟議程

BBC分析,這場峰會原本是要考驗卡尼是否有能力實現為加拿大提出的三大宏願:讓加拿大在全球舞台上扮演領導角色、成為G7中「最強」的經濟體以及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如今,伊朗議題突然成為G7的首要議程,而這是一個難以達成共識的主題。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外界將密切關注卡尼如何應對特朗普。多倫多大學G7研究小組主任柯頓(John Kirton)表示,從迎賓儀式開始,卡尼就必須展現出他平等對待特朗普的態度,並在會議進行時能夠適當制衡他。

這場峰會也可能為加拿大帶來一些成果,例如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與安全協議,這些協議上個月在華盛頓已有初步討論。

特朗普因素  多變難掌握

此次峰會正值特朗普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期間,他利用關稅作為重新平衡貿易關係的手段。他曾表示,美國被「遠近各國掠奪、洗劫、強姦與劫掠,無論敵人還是朋友」。

世界銀行預測,由於由美國關稅影響,全球經濟將迎來自1960年代以來成長最緩慢的十年,這使得峰會上的經濟討論可能充斥著尷尬的對話,或者用外交術語來說,充斥著「直言不諱」的對話。

峰會於週一揭開序幕。

但特朗普在去年11月的選舉勝利已將全球議程推向貿易之外。這次聚會也讓他有機會在移民、關鍵礦產、安全與毒品走私等其他優先事項上取得進展——這些議題都排入了這一天稍晚的議程。

BBC報道,特朗普自上任以來已和每一位G7領袖會晤過,但他這次仍安排了多場一對一會談——他將卡尼排入週一早上的行程表中。

2018年不歡而散收場  如何避免

這是特朗普第二次以美國總統身份訪問加拿大,上一次是在2018年魁北克省的沙勒瓦(Charlevoix)峰會(魁北克在2018年主辦了第44次G7峰會),當時他剛對加拿大、墨西哥與歐洲課徵鋼鋁關稅。

那場峰會以爭執與混亂收場,一張著名的照片記錄了那一切:德國前總理墨克爾(Angela Merkel)與不服氣的特朗普對峙,其他領袖與美國幕僚在旁觀望,然後特朗普提前離開峰會。他飛往新加坡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並在空軍一號上發文抨擊當時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卡尼希望避免出現類似的失控局面,他上個月對天空新聞表示,從那次事件中學到的教訓是:「要保持一致——私下說的話與公開說的一樣,峰會期間與會後說的也要一致。」

加拿大決定完全放棄傳統的會後最終公報,改以六份簡短的聯合聲明取而代之,涵蓋山火、關鍵礦產等重要議題。

AI、關鍵礦產與烏克蘭  盡皆燙手山芋

加拿大此次峰會的重點是打造更強健的經濟,強化和平與安全,包括善用人工智能(AI)的力量和鞏固關鍵礦產供應鏈。

2023年是加拿大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野外火災季節,今年可能是第二嚴重。煙霧已籠罩北美與歐洲部分地區,對卡納納斯基斯的與會者而言,這可能成為可見的威脅提醒。

烏克蘭也是議程上的另一大焦點,總統澤連斯基將出席,期望討論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及重建資金的未來安排。週二早上將聚焦於這場衝突,預計烏克蘭將推動對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

卡尼也將打擊外國干預列為峰會的重點——特別是針對全球僑民社群的干預,這可能會引發與部分非G7與會領袖的緊張對話。

地緣政治  雷區處處

作為東道主,加拿大也邀請了非G7成員國的領袖參加,卡尼已邀請數位領袖出席,其中一些頗具爭議。

印度總理莫迪(上圖)也將出席。卡尼表示,作為一個主要經濟體,印度應參與重要討論。莫迪的出席正值兩國關係緊張之際,起因是兩年前一名錫克教分離主義領袖在加拿大遭暗殺。加拿大指控印度策劃兩年前暗殺尼賈爾(Hardeep Singh Nijjar)的行動,而此次邀請印度,在部分加拿大錫克教社群中引發了反響。

墨西哥女總統辛鮑姆將參加G7峰會,並預計會首次與特朗普會面。她的出席為北美貿易談判鋪路。

卡尼也邀請了歐洲與北約的領袖,以及來自澳洲、南非、韓國、印尼和巴西的領導人。

 (圖:AP, CP)T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