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2025-01-27 11:35:53

【反思COVID-19五周年】最早有警觉的华人 却成为歧视诬蔑的目标

【星岛综合报道】还记得吗?5年前的此时,也正值农历新年期间,但气氛大不相同,没有热闹喧天,因为当时加拿大华人已经开始戴着口罩、不愿到公众场所人挤人。

加通社报道,住在卑诗省高贵林港的吴莉莉(Lili Wu,音译)回忆,当时每次到公共场所时,她和家人都「全副武装」— 口罩、消毒剂、防护眼镜和手套备妥妥。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 3 月才宣布新冠病毒为全球大流行,也才令大多数加拿大人才开始了解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但加拿大华人社区却很早就开始紧张了,因为中国武汉是2020年初、也就是农历新年期间开始爆发疫庆。

吴莉莉说:「当我看到中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可怕消息时,我也让孩子关注。然后我们一起采取了防护措施……我是加拿大第一批戴口罩的人之一。」

距离疫情正式爆发已过去近 5 年,加拿大华裔正在反思他们早期的预防措施是如何遭遇困惑、嘲笑和敌意的。当时被笑话的举措,包括戴口罩和避开人群,最终被认为是关键策略。

「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多伦多西奈山医院和大学健康网络的医学微生物学家和传染病医生普塔宁 (Susan Poutanen) 说:「我们学到很多事情,在疫情开始之前,我们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使用口罩,后来我们认识到口罩帮助人们的能力,而且我们知道不仅要关注有症状人群,还要关注无症状人群以及无症状传播的可能性。」

居住在高贵林的音乐制作人谢金 (Kim Hsieh,音译)  回忆说,在卑诗省实施口罩强制令之前,她带着自己婴幼儿年纪的孩子戴着口罩去买东西。

但另一位购物者的反应深深印在了她的记忆中。「她从我身边走过,说:『我不敢相信你让小孩戴口罩。身为父母,你也太糟糕了吧。」

谢金说:「当时,我很想对她大喊,『管好你自己的事』。但我没有。我只是礼貌地走开并在 Facebook 上发泄。」

2020 年 1 月农历新年前后,华人社区的人们纷纷宅在家,而通常这个时候餐馆都会爆满,导致大温许多中餐馆的生意急剧下滑。

低陆平原地区的一些新年庆祝活动被取消,其他庆祝活动规模缩小或参与人数稀少。

加拿大三级政府的官员于 2 月对此作出回应,试图鼓励人们到餐馆进行社交,并表示中餐馆空置的原因是人们对 COVID-19 的错误信息使这些场所蒙上了污名。

素里居民张先生(Steele Zhang)将加拿大当时的一些反应描述为「奇怪的」,并表示他不明白为什么除了华人社区之外,似乎很少有人认真对待这种病毒的威胁。

张先生说:「别人看着我们不只是觉得我们很奇怪,也感受到这些目光背后的一些敌意,因为相信病毒来自(中国),而我们来自那里,所以肯定会存在紧张气氛。」

温哥华警方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针对东亚裔的仇恨犯罪事件激增 700%以上,从 12 宗增加到 98 宗。

卑诗大学历史学教授余全毅 (Henry Yu) 表示,在 2019 年在讨论房价和外国买家问题时,华人已经被贴上标签,病毒来自中国的消息加剧了敌意。

 「『威胁来自中国。』是最初的反应,尽管中国人实际上是最先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我们做了正确的事。」

疫情爆发后,数据表明,华人社区的谨慎态度已经取得成效,尤其是卑诗省列治文市。

根据 2021 年人口普查,该市 54% 的人口为华裔,是北美华人密度最高的城市。

2022 年 7 月省府发布的 COVID-19 病例分布报告显示,列治文的感染率是低陆平原地区最低的,还不到附近素里的一半。

普塔宁回忆,加拿大卫生官员最初建议健康、无症状的人不要戴口罩。这与中国和香港卫生官员的说法相违背。「部分原因是,人们认为症状性传播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情况发生了变化。毫无疑问,后来证实口罩规定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回想起 5 年前遭受的歧视冷眼,吴莉莉仍感到难过。「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我记得当时我戴着口罩和手套走进一家杂货店时,有些购物者还对我翻白眼。」

她说华人的意识和行动使整个社区受益。「如果回到 5 年前,我仍然会做同样的事情,我相信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

加通社图片

v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