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5-15 06:51:09

減肥吃菜必定正確?吃這3種「蔬菜」恐越吃越肥 營養師揭藏高碳水陷阱

多吃蔬菜有助身體健康,不過有營養師提醒,有3類蔬菜其實暗藏高碳水陷阱,進食後可能容易導致高血糖和肥胖。其中,吃100克薯仔所攝取的熱量,甚至等同吃半碗白飯。

減肥吃菜必定正確?誤吃「高碳水蔬菜」恐增

註冊營養師郭麗娜在社交平台發文指,許多人在實踐健康飲食時常存在迷思,認為只要多吃蔬菜就能有效管理體重與血糖。實際上,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幾乎與主食相當,若過量攝取反而可能導致體重增加,這類蔬菜被歸類為「高碳水蔬菜」。高碳水蔬菜的特徵在於其碳水化合物比例與主食相近甚至更高,它們的澱粉含量較高,其能量密度和升糖指數(GI值)也明顯高於一般綠葉蔬菜,例如: 

•澱粉含量:一般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每100克低於7克,而高碳水蔬菜則可達每100克含15至25克。

•熱量對比: 100克薯仔約80kcal,大約等如70克白飯(約半碗飯),而100克的蓮藕約54kcal,約等如50克白飯。

3類「蔬菜」藏高碳水陷阱 豆類都中招?

郭麗娜列出以下3類「蔬菜」暗藏高碳水陷阱,攝取後易引發血糖波動:

甚麼蔬菜藏高碳水陷阱?

 3類蔬菜藏高碳水陷阱

1.根莖類 

•薯仔:每100克含18克碳水化合物,GI值達62。若製成薯蓉後升糖指數更會飆升至87,攝取後容易引發血糖快速波動。 

•淮山:每100克含15克碳水化合物且富含膳食纖維,但仍需控制攝取量,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蓮藕、菱角:蓮藕每100克含12克碳水化合物;而鮮菱角每100克含21克碳水化合物,雖然口感爽脆卻暗藏澱粉,較適合作為主食替代品。 

2.豆類與種子類 

•豌豆、蠶豆、毛豆:鮮豌豆每100克含21克碳水化合物,鮮蠶豆碳水含量為每100克含20g,其含量已與白米飯相當。雖然毛豆每100克僅含11克碳水化合物,但食用時仍需減少的主食攝取量,以防碳水化合物攝取超標。 

•馬蹄:每100克含15克碳水化合物,常被加工成製成馬蹄糕等澱粉製品,食用時更需留意其隱藏的高碳水成分。 

3.其他高碳水蔬菜

•百合、金針菜:鮮百合每100克含40克碳水化合物 ,乾百合則高達79g 。金針菜常被誤認為是低碳蔬菜,實際上每100克含35克碳水化合物,同樣接近主食。

•紅菜頭:每100克含24克碳水化合物,其GI值達64,屬中升糖指數。若過量攝取恐導致血糖快速攀升。 

常吃高碳水蔬菜帶來3大健康影響  恐致肥/高血糖

郭麗娜指出,常吃高碳水蔬菜會為健康帶來以下3大影響:

1. 體重管理陷阱 

若將高碳水蔬菜當作一般蔬菜大量食用,可能造成碳水化合物重複攝取而導致熱量超標。例如,食用200克薯仔,相當於半碗白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沒有相應減少主食攝取量,容易引發肥胖問題。因此,在攝取高碳水蔬菜時可以適當減少主食的食用量,從而避免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

2. 血糖波動風險 

高澱粉蔬菜在體內易消化吸收,導致血糖上升速度較快,刺激大量胰島素分泌,進而加速脂肪堆積,隨後血糖驟降,引發飢餓感,形成了惡性循環。

3. 營養失衡可能 

若長期過度依賴高碳水蔬菜而忽略其他種類蔬菜的攝取,容易造成維他命、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攝取不均衡。 

健康飲食3大方法 糖尿病/減肥人士可以怎樣吃?

郭麗娜指出,高碳水蔬菜並非不健康食物,選擇的關鍵在於科學認知與合理搭配,包括以下3大健康飲食方法,既能享受其營養優勢,又可規避其健康風險:

1. 替代主食,控制總量 

建議將薯凪和淮山等高碳水蔬菜直接取代白飯或麵,每攝取100g克高碳水蔬菜即可減少75克白飯,約25克生米。為達到均衡飲食,應同時搭配綠葉蔬菜,例如菠菜、西蘭花和優質蛋白質,包括魚肉和豆腐,有效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 

2. 優化烹飪方式 

建議避免或減少油炸、糖醋等不健康的烹調方式,推薦蒸煮、涼拌或急火快炒的烹調方式,進而減少攝取油脂和糖分。此外,也建議帶皮蒸煮的烹調方式,既能完整保留食材中的膳食纖維,例如薯仔皮含有豐富的抗性澱粉,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 

3. 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應精確計算每日碳水化合物總攝取量,優先選擇低GI的高碳水蔬菜,例如山藥GI值僅51,並搭配大量綠葉蔬菜,以減緩血糖上升幅度。而減肥人士則需特別注意避免在同一餐中同時攝取高碳水蔬菜與精製米麵類主食,建議直接以適量高碳水蔬菜替代部分主食。

碳水化合物有何來源

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顯示,水果、蔬菜及牛奶等天然食品中含有簡單碳水化合物。不過,在經過高度煉製或加工的食物和飲料,例如糖果、果醬、曲奇餅、蛋糕和汽水中也能發現糖份的蹤跡。複合碳水化合物最常見的食物來源是穀物類食物、水果、澱粉質含量高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玉米)以及豆類。

相反,添加糖份只提供「空卡路里」,因為它們不含任何營養素。相反,含有簡單或複合碳水化合物的天然食品,不單提供作為卡路里來源的碳水化合物,還提供其它營養素,例如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這些源於天然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被視為「好」的碳水化合物。

每日可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

衞生署資料指出,世界衞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議,健康人士每天從碳水化合物中攝取的能量,應佔每日總能量攝取量的百分之55 至75。因此,以一個應每日攝取2000千卡的人為例,他每天需要攝取275-375克碳水化合物,而攝取的最好是複合碳水化合物和天然糖。

衞生署提醒,攝取碳水化合物未必一定會導致體重上升。攝取多於你身體能夠燃燒的卡路里,無論它們是來自脂肪、蛋白質或是碳水化合物才是導致體重上升的罪魁禍首。

資料來源:註冊營養師郭麗娜、衞生署

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