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評台
2020-10-23 02:51:13

【大评台】 中方屡踩加人底线 对华政策料趋硬

卑诗最高法院裁定,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案符合双重犯罪标准,意味孟晚舟引渡美国的案件,目前不会终止。案件不但对孟晚舟个人影响深远,也成了加拿大人对中国印象的一个转捩点,令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关注,从经贸转往更深刻广泛的层面。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在过去的许多年,加国民众对加中关系的印象,主要涉及经济,大致认为本国部分产业对中国高度倚赖,甚至认定中国市场是本国经济决定性的发展方向。但孟案令国民的眼光转移,对中国也开始有较深刻的了解。

民调公司Angus Reid早前公布的调查发现,加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创新低,只有14%。这个数字固然包含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但转捩点始终是孟案。早在去年初,即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两个加拿大公民被中国当局任意拘留后不久,加人对中国的印象出现显著改变。在去年2月Angus Reid的民调已显示,高达88%加人认为中国在人权法治方面不可信;83%对中国有负面印象;62%认为面对中国人权和法治比贸易投资更重要,而对于直接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孟案,近6成受访者认为是法律问题,加国的做法并无不妥。

民意沉淀对政策有相当影响

对华印象出现重大转变,大概是因为中方官员鲁莽地触碰了加人法治观念的底线。对加人而言,即使对孟案有不同意见,但一致认为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就不得政治干预。中方官员经过一年多,似乎仍未消化这个现实。中国驻加大使丛培武日前在一个电视访问中,更直接把中方任意拘留两名加国公民与孟晚舟合法被捕直接连系一起,看在加人眼里,在法院将要公布孟案双重犯罪判决的时候发出这种信息,犹如向法官施压;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宣判前一天,直指孟案「是一种严重的政治事件」,更加深了中方试图干预本国司法的印象。

加人对中国的印象转差,对政府的中国政策会产生相当影响。这些负面印象一旦沉淀成为社会共识,不论哪一个政党组成政府,加国对华政策都会趋向强硬。

文:廖长仁

■有市民在法院外举牌促引渡孟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