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中國
2016-07-13 10:14:09

中方斥南海仲裁庭法官「賺菲律賓錢」

海牙國際仲裁庭昨日裁定菲律賓在南海仲裁案中勝訴,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今日發布《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的白皮書。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出席發布會時指出,有關仲裁庭不是國際法院,仲裁庭作出的裁決是非法、無效的。

劉振民表示,南海仲裁庭並非國際法庭,與位於海牙聯合國系統的國際法院毫無關係,與位於德國漢堡的國際海洋法法庭有一定關係,但並非海洋法法庭的一部分。它與位於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PCA)也不是一個系統,常設仲裁法院只是為仲裁庭提供秘書服務,以及仲裁庭在庭審時使用常設仲裁法院的大廳而已。

劉振民指出,實際上有關仲裁庭就是為菲律賓單方面提請仲裁而臨時設立的一個機構,其組成是政治操作的結果。南海仲裁庭由5名仲裁員組成,除了菲律賓自己指定的仲裁員外、來自德國的沃爾夫魯姆教授外,其他4名仲裁員是由國際海洋法法庭時任庭長、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先生指定的。柳井俊二是國際海洋法法庭的法官,同時他是日本安倍政府安保法制懇談會會長,他在協助安倍解除集體自衛權,曾任日本駐美國大使。各種消息證明,這個仲裁庭的組成完全是他操縱的,而且在仲裁庭的運作過程當中還在施加影響。

劉振民又指,國際法院的法官、海洋法法庭的法官,他們的酬金、薪水是由聯合國支付的,目的是保證他們的獨立性、公正性。而該仲裁庭的5名法官是賺錢的,賺的是菲律賓的錢,可能還有別人給他們的錢,不清楚,但他們是有償服務的。

被問及中國是否會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劉振民回應指,中國有這個權利,而是否會設立防空識別區要根據中國受到威脅的程度而定,如果安全受到威脅,當然有權,「這取決於我們的綜合判斷」。

劉振民又以颱風形容中菲關係,指菲律賓一年會遭受多個颱風襲擊,但這些颱風吹過菲律賓之後很快就可能吹向中國台灣和東南沿海,「所以我們是一定意義上的命運共同體,是面對自然災害的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