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2.0︱拆局:中美紧张对峙转向可控协商 难改变阵营分裂
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向《星岛》分析,此次谈判对中美双边经贸核心矛盾进行了「系统性回应」,是中美经贸关系从「紧张对峙」转向「可控协商」的标志性节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内担任贸易代表的巴尔舍夫斯基则认为,任何美中贸易协议可能都只会暂时缓和双边紧张局势,最多只是确立此刻的一个「战术性底部」,难以改变阵营分裂。
相关新闻:贸易战2.0︱中美吉隆坡谈判结束 中方:两国形成初步共识
学者刘典指出,本次谈判议题几乎覆蓋了当前中美经贸摩擦的全部焦点领域,是对双方长期积累的分歧进行集中梳理。在正视分歧的基础上,尝试为各领域争议找到可落地的协调路径,体现了双方「理性管控摩擦」的共识。
他相信,尽管中美均明确了自身立场的坚定性,但「初步共识」的达成、「内部报批程序」的启动,以及美方提及的「成果近于提交领导人审议」,都说明此次谈判并非务虚的沟通,而是已进入决策层推进的阶段。
学者:中美妥协避冲击世界经济
上月中美马德里会谈后,美方持续新增出台收紧对华科技出口等限制措施,中方则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特朗普随即扬言11月1日起对华加征100%关税。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对《星岛》指出,这一系列举动使得自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交锋的阶段,好在马来西亚磋商取得了一定成果,缓和了紧张对立的局势。
他认为,倘若中美双方始终不做出妥协,未来局势走向实在难以预料,且极有可能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这是中美双方都不愿看到的。」他相信,在中美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最终双方还是会寻求一种妥协,构建起相对双方而言都较为有利、可接受的经贸关系。
彭博社引述巴尔舍夫斯基前日在上海的外滩峰会上表示:「美中达成的协议,无论是什么样的……都将最多只是确立此刻的一个战术性底部。」在战略方面,这既不会影响中国的走向,也不会影响美国的走向。不会改变世界分裂为不同阵营的趋势。
相关新闻:贸易战2.0︱中美经贸谈判正式展开 何立峰率团周旋
《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发文指,会谈之前,美方不断释放矛盾信息:有非常强硬的,要对中国发起新的调查,并可能施加更高关税;也有相对乐观、安抚外界预期的。中方则更像是进入了谈判前的静默,「人狠话不多」。他形容美方所威胁的新关税和制裁加码,只是多破坏中国大楼里的几只照明灯,但中国若断掉对美国的稀土供应,一招就能够给美国的大楼断电。中美显然都不愿意走到那样决绝的地步。
《星岛》驻京记者杨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