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K字签证」惹争议 失业率高忧抢饭碗
中国将于今天起实施针对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签证」政策,允许持证外国人在中国停留更长时间、可多次入境,毋须出具企业邀请函,旨在吸引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K字签证」引发全球关注,被视为与美国「抢人才」,不过在内地也引发争议,尤其是对就业竞争的担忧,部分网民更通过政务平台留言反对,呼吁提高审核标准。
综合而言,网友对「K字签证」有几大质疑。第一,现在高校毕业生潮涌、青年失业率超15%,国内人才市场不堪重负,「K字签证」仅仅要求STEM学士学位即可申请,很可能加剧就业市场竞争。第二,有效期最长5年、每次停留180天,无雇主约束下,如何防止变相移民?
相关新闻:中国「10.1」起增设「K字签证」 向全球抢青年科技人才
第三,「K字签证」的推出,正逢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H-1B工作签证费用之际。去年71%的H-1B申请者为从事科技业的印度人,一些网友表态「不欢迎印度人来」,还有网友对印度人使用歧视性称呼。
网红学者沈逸、自媒体人卢克文等也公开质疑,炮声轰轰。沈逸在微博指出,这反映出一种长期存在的「月亮总是外国圆」的思维惯性,以及对本土培养的人才信心不足。卢克文发帖称,「中国绝不能成为移民国家,谁把中国弄成今天欧洲这样,那就是历史的罪人」。
应该说,网友有的是过虑了,比如印度青年涌华。中印作为亚洲两个大国,曾经兵戎相见,民间严重缺乏友好基础。由于语言障碍、政治和文化差异,中国并非印青心仪之地。
眼见质疑声不断,《环球时报》发表评论解释,指中国的K字签证与美国的H-1B签证并不相同,H-1B签证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工作签证,K字签证是为了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而非单纯的就业许可。
但这显然难以「灭火」。网红KOL胡锡进发多条微博评论此事,虽然表示外国人在中国的数量目前很少,但也认为在失业率上升之际反对声很正常,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就设置「K字签证」的目的、将如何执行它、对该签证启动后实际效果的初步评估,以及防止它走向偏差的管控措施等向公众做一些说明,以安人心,以正视听。
纪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