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2025-10-29 01:24:17

双非子出生后脑瘫 医委会聆讯拖15年后决定永久搁置 父亲斥不公:香港连第三世界都不如

一对内地夫妇黎志坚及彭红英,2009年到浸会医院产子,疑因医生未筛查乙型链球菌,最终导致儿子黎远建脑瘫,四肢残障。夫妇2010年向医委会投诉两名涉事医生,其中一名涉事医生薛守智的纪律研讯原订2016年7月举行,薛一方当时申请押后研讯获批,最终聆讯至本月17日及昨日(28日)进行,拖延近15年。医委会研讯小组昨日却决定,案件拖延时间过长,对被告不公,同意永久搁置研讯。

家属控诉研讯拖延属医委会责任 应予详细解释

社区组织协会今日(29日)与黎志坚及彭红英夫妇召开记者会回应。黎志坚表示,对决定感惊讶、失望及愤怒,「儿子现在已经16岁,我们投诉到现在都有15年,就算2016年到现在,都有8年多。除了去年(开记招)后有收到信件,那几年一直没有解释为甚么拖延」。他认为,研讯拖延属医委会责任,医委会应给予详细解释,并复核决定,「现在香港好像连第三世界都不如,没有天理。薛医生说影响他的收入、影响他的退休金,有没有想过我们十几年怎样过来?整件事谁才是真正受害者?医委会没有搞清楚」。

其中一名涉事医生薛守智的纪律聆讯原订2016年7月举行,惟于15年后才召开。

 

医委会研讯小组表示,案件拖延时间过长,研讯对被告不公,同意永久搁置聆讯。

 

社区组织协会今日与黎志坚及彭红英夫妇召开记者会,回应聆讯结果。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表示,若小组未有作出复核,夫妇不排除申请司法复核。

 

黎志坚(左)表示,对研讯小组决定感到惊讶、失望及愤怒。

 

秘书处及医委会均存在失职

医委会邓惠琼昨日决定永久搁置研讯时指,医委会秘书处未能提供任何原因解释长时间拖延,加上2016年7月前亦有所延宕,令针对被告的研讯「具压迫性和滥用性」,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同意永久搁置研讯申请。社协干事彭鸿昌表示,秘书处及医委会均存在失职,质疑邓惠琼有角色冲突,「当医委会主席,也是督导秘书处,又是研讯小组主席,去讲医委会秘书处提供不了任何解释,大家理解是失职。但她在研讯中没有批评秘书处失职」。他指,这是医委会第二宗因拖延太长而终止研讯的个案,忧虑此例一开,将有更多医生藉拖延程序,逃避接受公平研讯,「这是酌情决定,似乎看到医委会用这法律概念,在公众利益和医生利益之间,倾向保护医生,而非病人及公众」。

医委会2018年改革新增初侦会,目标2年内处理投诉个案。彭引述政府今年2月指,医委会近5年完成处理约8,000宗投诉,平均处理时间约27个月,少于4成个案在2年内完成,与目标有差距,「一些极端个案10年以上」。他认为,衞生署署长是医委会当然委员,也是所有医生注册人,有责任在医委会内发声,「提出如何完善整个(研讯)程序,厘清涉及的一些法律观点,并作出明确指示」。长远而言,医委会应由独立专责人员处理调查,并参考死因研讯设案件管理程序,加快进度,「研讯处理时间太长,家属及医生都不会好过。虽然这名医生不需面对裁决,但一生都洗脱不了嫌疑」。

社协:期望小组复核今次结果

彭补充,根据《医生注册条例》,研讯小组可在作出决定后14日内,自行复核结果,期望小组复核今次结果,「尤其同意永久搁置研讯,完全没有充分阐述,这里有很多法律观点需要详细厘清」。他形容今次个案涉及公众利益,若小组未作出复核,夫妇不排除申请司法复核。

社协亦正跟进另外两宗个案,投诉至今长达6年未完成纪律行动。其中,叶小姐胞妹2016年到伊利沙伯医院分娩,诞下女婴后子宫无法自行收缩,大量出血,最终不治。她2017年向医委会投诉4名医生,死因研讯2022年完成并裁定胞妹死于不幸后,她发信医委会要求跟进,惟未获回音。今年10月5日,医委会通知定于今年7月30及31日的研讯,因原专家证人未能继续协助,需安排新一位专家证人协助,而审议新专家证人意见后,个案需转回初侦会再作考虑,「但我没有被通知出席研讯,完全没有通知过我,但原来他们有叫医生出席」。

叶小姐表示,投诉是希望医生承认责任,避免不幸事件再次发生,直言对黎志坚及彭红英夫妇的结果感到非常失望,也忧虑自己的投诉遭到同样处理,「因为个案拖得太长,记忆不犹新, 就close file(结案)」。

记者:萧博禧
摄影:苏正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