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快第四季推「知识产权融资沙盒」 助试点行业融资 冀涵版权、专利等不同类型
《施政报告》提出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措施之一为商经局及知识产权署联同金管局,推出知识产权融资沙盒,协助试点行业(特别是科技行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政府表示,会透过小规模试点项目方式,邀请银行、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估值从业员、法律专业人士等,在风险可控环境下进行融资活动,计划最快今年第四季启动沙盒计划。
知识产权署:创科初创需大量研发资金 惟目前难融资
有别于土地、物业等传统有形资产作为抵押品的融资方式,目前香港尚未发展出以知识产权资产作为融资工具的生态圈,例如专利、版权、商标等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署署长黄福来表示,创科中小企在业务初创或增长期往往需要大量研发资金,但其资产少,或多属无形资产,难向银行以传统方式获取融资,而沙盒计划可鼓励银行开发除楼宇按揭外的专利抵押融资业务。
商经局副秘书长林兆康表示,沙盒计划涵盖多种类型知识产权,不局限于特定范畴,「希望越多类型越好」。计划将分阶段推行,初期由少数个案做起,期望这些个案有不同知识产权类型,例如版权、专利或外观设计等;即使同为专利,亦希望涵盖不同技术领域,如癌症药物、生物科技或其他科学发明等,因各类知识产权在融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困难,「正正我哋就希望唔同嘢都有,令到沙盒可以更丰富」,从而获得更多资讯。
商经局:银行界支持 挑选具代表性项目纳入沙盒
林兆康指,银行业界普遍支持沙盒计划,需关注如何从有兴趣的个案中,挑选具代表性项目纳入沙盒。问及计划纳入多少企业,他期望吸引多批项目参与,首阶段以「从小开始」为原则,目标处理约5宗个案,再视乎情况增加批次。他强调计划属互动过程,暂不设固定检讨时限,将依据实际收集的数据及业界反馈,持续完善制度。
对于专利估值可能较传统资产困难,林兆康解释,目前已有国际评估标准可供参考,无论是会计师、测量师或财务分析师等,都会依据这套标准进行评估,业界惯常使用的市场法、成本法等亦被广泛接纳。他承认不同估值师或得出差异,但会透过知识产权署的专利审查员提供专利评估服务,「令到成件事更加立体,就唔好净系睇𠮶粒数喇」,除数字外还可实质反映专利质量,且会有6位专利审查员专门负责相关工作。专利量性估值则由申请计划的中小企业,自行选择不同专业服务提供者处理。黄福来补充,评估团队分为机械工程、电学与化学三个不同科学领域队伍,运用各自专业知识进行专利质量评估工作。
此外,为期两年的专利估值资助先导计划于明年第三季推出,以政府与企业一比一配对模式,资助企业进行量性估值,即为专利「打价」,资助上限8万元,每年处理最多100宗申请。高级专利审查主任叶婉仪补充,评估时间需视乎专利技术的困难程度,一般平均需时约一至三个星期。
记者:曹露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