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2025-09-28 09:24:48

垃圾收费暂缓︱市民自发减废回收 环保署:四成半「绿在区区」市民不要积分

政府决定暂缓实施垃圾收费,环境及生态局今日将到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会议交代详情。环境保护署副署长(减废)郑健昨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约4成半到「绿在区区」参与回收的市民不要积分,在市民自发减废回收趋势明显形成的情况下,相信不同工具都可帮助本港走向「零废堆填」,「我们做减废回收时,既要兼顾民情,政策及措施也要因时制宜。」至于立法规管住宅物业妥善处理回收物的进展,他称以自愿参加《减废回收约章》方式慢慢推展,往往较立法有效。

环境保护署副署长(减废)郑健相信,不同工具都可帮助本港走向「零废堆填」。

 

郑健(中)引述数据指,香港已经成功扭转垃圾弃置量上升的趋势。

 

暂行垃圾收费后,市民「减废回收」热情仍稳步上升。

 

「绿在区区」去年所收集的回收物,较2023年大增六成。

 

郑健透露,目前约四成半参与「绿在区区」回收的市民表态「不要积分」。

 

《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提到,中期目标是透过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把都市固体废物的人均弃置量逐步减少40至45%,同时把回收率提升至约55%,达致2035年「零废堆填」。郑健称,政府选取的工具要有成本效益,以达致最大的社会效益,「不同工具都可以帮助香港走向(零废堆填)这个目标。」另近期民调显示,约7、8成市民不赞成现阶段推出垃圾收费;业界也向政府反映不希望急于推出措施。

日均垃圾弃置量少1217公吨

郑健提及,近年政府减废回收成绩显著,成功扭转垃圾弃置量上升趋势,即使去年年中暂缓垃圾收费,市民减废回收热情仍稳步上升。都市固体废物日均弃置量,由2021年的11,358公吨,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0,141公吨,即日均弃置量已减少1,217公吨;至于回收率由2020年的28%,持续升至去年的34%,「『绿在区区』去年所收集的回收物,较2023年大增6成;今年上半年收集量,亦较去年上半年再增加约两成。」他续谓,转废为能设施I‧PARK1与筹备中的I‧PARK2,每日共可处理9,000公吨废物,若各界未来十年携手努力,进一步将每日垃圾弃置量减少多一千多公吨,可望在无需兴建第三座转废为能设施情况下,在2035年达致「零废堆填」。

政府业界「拍住做」 减废成效更好

政府未来循四个方向继续推动减废回收,包括多用宣传教育、持续完善回收网络、紧密与行业协作,及善用市场力量发展环境基建。郑健形容,各方向「环环紧扣」,又指现今经济环境下,政府更注重与业界有更多沟通,共同寻找务实、商界也有意欲推展的措施,「例如接下来的一些生产者责任制 ,他们都觉得很有意义,都帮助到香港减废回收。所谓会『拍住做』,大家一起携手去做 ,效果、成效会更好 。」

另外,被问到立法规管住宅物业妥善处理回收物的进展,郑健表示,政府去年推出《减废回收约章》,鼓励私人住宅在处所内提供纸、胶、铁的回收桶外,还须包括纸包饮品盒和厨余回收桶,反应非常好,「要求高了这么多,都依然有这么多(屋苑)参加,所以我们觉得用自愿方法慢慢去推,往往应该比立法方式来得更加有效,市民参与程度 ,屋苑的参与程度也更加高。」

《减废回收约章》去年6月推出,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今年6月发表网志透露,《约章》推出约一年,已获900个私人住宅物业响应签署,覆蓋超过76万个住户,包括6成大型私人屋苑。

记者:萧博禧

摄影:苏正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