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置︱何永贤:倾向日后试点形式推行 须考虑定价及时机等 强调不会贱卖政府资产
深受公屋居民期待的「租者置其屋计划」(租置计划)未有出现在新一份《施政报告》,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解释与业权问题有关,希望可以归一化业权,又指未必不会在任内重推,可能会挑选屋邨尝试调研,了解市民的想法。
何永贤:相信混合业权问题能够解决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在电视节目《讲清讲楚》表示,当局倾向先以试点形式推行「租置」,强调需考虑定价、推出时机、业权管理以及屋邨的选择等关键因素,仍有待研究。她举例指外国试过将太大量公屋出售,导致主导权转到私人市场,政府会失去供应主导权。不过就较大争议的混合业权管理问题,何永贤表示虽然比较技术性,但相信能够解决。
何永贤指每年《施政报告》咨询都收到重推租置的建议,一些拥有经济学背景的人士认为很有价值,亦有政党收到很多公屋居民表达购屋希望,但她重申需平衡政府的主导权,要规划好推售的数量、房屋阶梯推出时间、以及定价。
政府不会贱卖资产:未必做得返22折
定价方面,她指现时租置计划是17折至22折,但若挑选不同年龄的屋邨,质疑「我哋系咪做得返22折呢,抑或要将价钱调高呢?」何永贤强调,政府不会贱卖资产,而一个既合理的售价、又要令市民有兴趣买,坦言是「不容易拿捏」。
她称现时尚有3万个未卖的租置单位,都是17折到22折很划算,呼吁有兴趣朋友真的可考虑。至于重推的时机,她表示要聆听大家的意见,再深入、广泛地开展研究,相信在每一个《施政报告》期间,都会收到很多意见,称「俾我们收集唔同意见再去筹谋一下」。
何:「三年上楼」并非死线
至于公屋轮候时间,何永贤指目标是逐步降至2026/27年度的4.5年,长远达至4年以下,但坦言「三年上楼」并非一条「死线」,但团队会「分分钟努力」,争取尽快达标。她表示,政府现时策略是丰富置业阶梯,透过增加居屋等资助出售房屋供应,鼓励有能力公屋租户置业,从而加速公屋单位流转。
至于将来公屋及资助出售房屋比例,会否由「六四比」,进一步调整至「五五比」,何永贤说要视乎届时社会意愿,当局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