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2025-09-27 00:13:51

垃圾收费|饮食业赞成不推行:经营有压力 街市档贩称用厨余桶更环保

因应全球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局势日趋复杂,为了避免为市民及商界带来额外负担,环境及生态局决定暂缓实施垃圾收费,并表明本届政府任内不推行。有饮食业指,目前经营困难要「悭得一蚊得一蚊」,认为政府决定对业界有帮助;物管业认为市民及业界从业员已准备好征费,但回收系统及社会经济未能配合,支持先暂缓。有连锁街市管理集团为租户安排厨余回收桶,负责人认为租户及市民对回收意识有提高,在经济大环境疲弱下减少征费比较理想,商户亦称不会因政策暂缓而不做回收。

黄家和感鼓舞:助减食肆成本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表示,目前行业经营遇到不少困难,随人流减少影响到生意,不少餐饮集团都反映经营有压力,要检视如何去减低成本,故对于今次能暂缓征费感到鼓舞。至于预料可节省多少,他以茶餐厅为例每天约20公斤厨余,纵使收取一个较便宜的价钱,每天的开支在一年累积下来,是一个可观数字,特别是一些较为大型的酒家。

被问到暂缓征费会否影响业界的回收意欲,他坦言业界人手短缺,做这类工作时要培训员工,的确面对困难,但业界一直积极配合政府尽量减低厨余,包括从源头减费,例如在设计菜式时多花心思,可以用少一些材料、做多些花款,又或用「菜头菜尾」研发新菜式等,尽量减少浪费。

街巿亦是产生大量厨余的地方。

 

 

建华集团副主席凌伟汉。

 

香港物业服务联盟主席甄韦乔。

 

现时有不少街巿会为商贩提供厨余桶。

 

物业服务联盟:回收系统及经济未能配合

香港物业服务联盟主席甄韦乔认为,地区的回收设施不足,坦言政府在很多屋苑及大厦设置很多的厨余回收桶,回收量达到每天3400吨,但全港已规划兴建的3个厨余回收厂每天只能共处理600至700吨,未能完全消化整体回收量,建议将来可仿傚内地城市在全港18区设置较小型的回收厂,增大处理量,当回收力度提升及经济复苏后再推征费,对整体社会都是好事。

被问到住户的回收意识有否提高,会否担心之后市民减少做回收,他直言政府在回收工作上做了很多功夫,包括「三色桶」回收等,市民及从业员都十分清楚,最大困难是市民在掉垃圾时有否自觉去分类,相信近年的教育大家都准备好征费,重申只是回收系统及社会经济未能配合。

街市集团:松一口气 续做环保工作

经营多个街市的建华集团副主席凌伟汉表示,集团旗下的街市会为商户提供厨余桶,会有职员定时定候去收集,再交到环保署送去回收,认为近年商户及市民经教育后,整体环保认识有所提高。他直指暂缓征费对商户来说是「松了一口气」,相信他们会继续配合环保工作。

被问到回收量,他指集团都有鼓励商户回收剩食,令厨余量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回收厨余并非唯一手段减废,但商户及市民都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相信随时间增长及互动,社会的环保意识会继续提高。

相关新闻:垃圾收费︱本港整体回收率上升 政府暂缓推行垃圾收费 杨永杰:务实和贴地做法

不少街巿设有厨余桶。

 

售卖冰鲜鸡的黎小姐表示,生意好时可以积累10多个厨余桶。

 

鱼档负责人Kelvin表示,现在用厨余桶感觉起码可以为环保出一分力,就算政府不推行垃圾收费都会继续做。

 

收集后的厨余桶会一并运走。

 

工人将厨余放入厨余桶。

 

街市档贩:以往直接把厨余当垃圾掉

售卖冰鲜鸡的黎小姐表示,以往没有厨余桶时,员工会将厨余直接掉到垃圾桶,与其他垃圾一拼处理,认为现在另有厨余桶会较为环保,该档有时候生意好,一天可以累积到10桶厨余,数量惊人。被问到政府暂缓收费,她直言没有分别,大家已习惯了将厨余分开,影响不大,而且越来越多客人会自备购物袋或胶盒来买鸡,相信大家会越来越环保。

鱼档负责人Kelvin表示,鱼档最多是鱼的内脏,以往都是随手掉到发泡胶箱,当垃圾清走,现在用厨余桶感觉起码可以为环保出一分力,就算政府不推行垃圾收费都会继续做。

记者:郭咏欣

摄影:陈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