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将军澳海滨餐厅被大浪冲击淹沉 宁汉豪:一米高挡浪墙将于明年完成
台风桦加沙袭港期间,香港近堤岸的建筑物大受冲击,其中将军澳南海滨长廊有餐厅,被海浪冲毁大门,餐厅付之一炬。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今早(27日)在电台节目表示,餐厅所在的将军澳海滨的挡浪墙较海平面高出5米,亦会多建一个一米高的挡浪墙,希望在明年完工,当局将会与海滨长廊附近的餐厅负责人商讨,在门外加设充气式挡水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海滨长廊起缓冲及休憩作用
宁汉豪表示,政府设计海岸附近地方时,设计时会包含多个元素,包括设置20-30米的海滨长廊,既可作休憩之用,当有浪或打风时会成为缓冲区,海堤附近的石墙打斜摆放,用作海浪卸力,亦设有一米或以上挡浪场,而海滨附近的建筑物设计,风暴来袭时的临时档水板等亦有助挡风挡水。她续称,政府亦会参考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有关极端天气下海平面的预测,以及香港台风期间的数据,在2021年及2024年均作深入研究,找出30多个海岸设计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局方亦会收集各台风后所得的数据,检讨海岸抵抗台风的能力。
相关新闻:台风桦加沙|巨浪摧毁将军澳海边餐厅 老板娘料损失500万 将原址重建:好钟意将军澳
斜坡管理工作增加3成
宁汉豪说,渠务署购置的排水设施如「龙吸水」在风暴中发挥作用,未来预计会配置更多相关设施,署亦方有利用自身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就水浸地方分析预测,并向外公布。署方亦正深入研发人工智能处理水浸及防洪的工作。她又提到香港在防治山泥倾泻是全球数一数二,政府会每年检查天然斜坡,对人造斜坡进竹行巩固,就私人管理的进行抽样风险评估工作,上述的工作将加大3成,国际专家亦会来港作出覆检。
洪水桥片区或采双信封制
宁汉豪表示,政府早前就北部都会区三个片区开发试点征集市场意见,洪水桥片区期望在今年内招标,因应收集回来的意见,愿意营运更多产业地的发展商在投标时,得分会较高。而招标时,亦倾向采用双信封制,除出价外,亦会就发展产业用地的建议评分。
洪水桥站附近商用地引用「1.5级开发」概念
她又指,洪水桥站附近10多公顷土地商业用地,原计划参考港钟金钟站的概念,吸引企业进驻正动工的港铁洪水桥站,但铁站2030年才开通,贸然让发展商投资兴建商业大楼,「大家𠮶心唔太安」,因此才参考「1.5级开发」概念,兴建低矮的展销场、康体设施等,再逐步发展,以免土地长期丢空。至于北都发展,设立由政府拥有的园区公司,她指管理上归一,亦可具弹性招商引资,又强调会在阳光下运作,包括会向政府提交报告,董事局组成由政府委任,以做到透明度。
暂缓人工岛计划是优次及时间问题
就交椅洲人工岛计划,宁汉豪说是优次及时间问题,北都未来10至20年会发展约3000公顷土地,未来10年希望产出1800公顷熟地,政府需要努力招商引资,企业亦要开发和建设上盖等,如果同时推进1000公顷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会导致政府和市场的人力和资金力量紧张。经过检视后,政府将专注北都的发展,给予政府及发展商「松动位」。但她强调香港到2048年需要6000公顷的土,若要做好7000公顷土地,当中交椅洲人工岛会是未来土地来源的组成部分,希望适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