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租置为何「消失」?李家超称有存在价值 惟要研究清楚:未到做决定阶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早(17日)公布新一份《施政报告》,时长近3小时,他其后马不停蹄在下午召开《施政报告》记者会,晚上再出席电视论坛节目。被问到为何《施政报告》中没有重启盛传的「租者置其屋计划」,李家超表示,每次《施政报告》前都有很多揣测,咨询时亦有人提出相关意见,「租置」有存在价值,惟要研究清楚,形容「未到做决定阶段」。
不是所有「租者」都有兴趣购买
李家超指,目前香港有39条邨有租置计划,从总量来说,购买率由九成多至五成多不等,即有15至16%左右的租者没有兴趣购买,换言之,租置计划有存在价值,但又不是所有单位都卖光。他强调,目前要研究清楚是甚么原因导致现在的39条邨不是所有单位都卖清,希望大家多给意见,怎样令计划变得欢迎。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提出「部门首长责任制」,按问题轻重分两级调查。被问及何谓「严重」,早前发生的政府樽装水事件是否属严重范围。李家超强调,部门首长负责制一直存在,这次是将其「系统化、明确化」,当问题涉及严重失误、重复发生或系统性问题时,便会启动第二级的独立调查。
他重申,香港公务员团队非常优秀,独立评级指香港政治效率排第二,也就是说香港公务员世界第二,但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北都从「建兵」步向「拼搏」阶段
为提速北部都会区发展,报告提出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由李家超亲自领导。被问及有否时间表时,李家超指,2022年上任初期成立的「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已完成「建兵」的阶段,现在是时候进入「拼搏」的执行阶段。
他又提到,北都大学城不是一个大学这么简单,希望大众将《施政报告》第三章「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与第四章「产业发展和革新」融合来看,当然产业进驻不限于北都,但北都是拥有最大的土地潜力,举例科学园、数码港都非常成功,但北都土地这么多,希望将北都大学城发展成一个与产业有配对的地方。
为加快发展速度,政府将从两方面入手。行政层面上,将继续简化各项审批程序;法律层面上,则会研究制定一套专属的法律框架,并利用附属法例去处理各项细节,以取代逐一修订多条现行法例的耗时做法。
确保土地充足 建立置业阶梯
有意见指《施政报告》未有为楼市「减辣」或提出新措施,李家超重申,政府对私楼的政策是一贯的,要避免「大上大落」,指现时私楼供应、买卖都趋于平稳,楼价是贵或便宜属个人观感,但亦留意到有国际研究指港人需工作14年才能置业,多年来楼价位居世界第一。
他认为,政府的角色是确保土地供应充足,提供透明的资讯,并透过公屋、居屋及「白居二」等,建立置业阶梯,协助不同阶层市民安居。
为何不「派糖」?李:财赤下应针对性雪中送炭
在回应为何未有「派糖」时,李家超坦言,政府正录得1,200亿元财赤,财政储备约5,400多亿元,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有针对性行业「雪中送炭」,帮助困难企业,例如支援中小企11项措施、露天茶座、准许狗只进入食肆的牌照等,都是刺激经济。
谈到输入外劳,李家超指关键在于公司是否真的聘请不到足够人手,。政府不能完全禁止雇主输入外劳,需要做的是打击滥用机制、打击黑工,确保输入外劳符合所需条件。
谈取消学生津贴 李:问题在没审批
《施政报告》鼓励生育,免税额继续双倍,但有声音指取消了2500元学生津贴,变相是鼓励生小孩,但到读书后便失去了津贴。李家超回应称,学生津贴的制度问题是没有审批,变相富豪的孩子拿2500元,㓥房户的孩子也是拿同样的2500元,因此政府要善用资源,给予他们不同津贴,例如上网、书簿等等。
新生婴儿奖励金延至高才?李:要谨慎
前年开始每名新生婴儿有2万元奖励,目前派出8亿多元、即4万多个婴儿,被问到余下款项会否派给来香港的专才,吸引他们在港生育、落地生育。李家超指,这方面要谨慎,因为新生婴儿奖励金是希望帮助真正香港的婴儿,而且这个政策其实属「组合拳」,要联同税务、优先拣楼、辅助手育、托儿等一齐看。不过他也强调,香港不是酒店,奖励金要求必须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相关新闻:
施政报告2025综合懒人包|房屋/扶贫/医疗/安老/教育/经济/就业/生育/外劳 一文睇清焦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