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地球之友倡分阶段实施「垃圾征费」 促尽快推第二阶段「走塑」
新一份《施政报告》将在本月17日发表,香港地球之友今日(4日)就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以可持续模式建设宜居城市及强化香港的可持续金融生态系统三个范畴提出建议。地球之友亦建议分阶段实施垃圾征费,并促政府推动实施「走塑」第二阶段。
倡政府分阶段实施垃圾征费 先在政府楼宇、学校等地先行先试
地球之友行政总裁洪蔼诚表示,虽然垃圾征费未能推行,但市民的回收习惯正逐渐养成,数据显示废物正逐渐减少,他建议政府分阶段实施垃圾征费,先在政府楼宇、学校等地先行先试,收集数据及问题。他又表示,对政府再次延缓即弃塑胶餐具第二阶段实施的决定感到失望,促政府尽快落实即弃塑胶餐具第二阶段管制,推动更环保的商业模式,鼓励并支持业界推行环保解决方案,例如可重用饭盒、咖啡杯按金计划等,减少即弃用品的使用。
洪亦提到俗称「永久化学物」的新兴污染物PFAS,指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及其他产品中,例如纸饮管、易洁镬、纺织品、地毯等,但它难以分解,会在人体内累积,长期会导致肝脏损伤、影响发育及增加癌症风险等。他建议政府仿效欧美及日本,制定相关法规,限制PFAS在食品包装及其他产品中的应用。
倡政府全面检讨《管制计划协议》 建立更有力激励措施及强制性要求
香港目标在2035年减少一半碳排放,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占整体发电不够1%。他建议政府全面检讨《管制计划协议》,在制度层面建立更有力的激励措施及强制性要求,促使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融入本地电力系统,推动能源转型;又建议香港加强与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合作,推动可再生能源基建、技术转移等跨境协作。航运减碳方面,他建议升级港口基础设施,支援液化天然气、氢能等清洁燃料及岸电系统应用,以减少船舶在港口停泊期间的碳排放。
他又提到,本港建筑物密度高,占香港总用电量约九成,相等于超过5成的碳排放,需求管理至关重要。他建议政府扩大能源审计范围,涵盖低能源效益的老旧楼宇,并要求能源表现数据公开透明化,接受公众监督。另外,他建议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财政诱因,例如税务回扣、低息或零息贷款,支持楼宇翻新及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他亦提到碳定价,指目前燃烧化石燃料的成本未能如实反映其对气候变化和医疗系统的影响,建议政府落实碳定价,引入具效力的碳定价机制,如碳税或碳排放交易,推动低碳转型方案。
强化香港的可持续金融生态系统方面,洪表示,财库局要求大型公众责任实体(PAEs)于 2028 年前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惟对于「大型」的定义及「在香港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准并不明确。他建议证监会应将资产价值超过80亿港元的基金经理界定为大型PAE,强制其采用ISSB标准。此外,基金经理须在投资及风险管理过程中考虑「气候相关风险」,并作出披露。惟现行采用「自我界定」方式,地球之友建议所有资产价值达80亿港元或以上的基金经理,须按进阶标准披露气候风险 。
记者 郭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