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2025-06-29 19:24:03

大棋盘︱「温提」成风议员发声难? 资深建制吁「俾啲底气」:咁为难可考虑唔好做

立法会换届选举年底举行,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前访港时寄语,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贤任能。新选制下的立法会,不时有议员表现引起争议,甚至被指未够积极监察政府施政,有人就慨叹是大环境所致,不能全怪议员,但亦有人认为终归是议员自身「底气」不足。

政治素人被指「水平参差」 特首吁「创造价值」

基本法委员会前副主任梁爱诗本月曾指,部分政治素人水平参差,需多加培训和监督。特首李家超其后受访时表示,希望议员提意见要真正「创造价值」,以香港利益为依归,而非个人政治光环。

随着换届临近,有意连任者已摩拳擦掌,有资深议员笑言,一些表现未见突出的议员,近期「打卡式发言」明显增多,更频密在议员通讯群组分享工作内容,刷存在感;亦有人指不止议会新丁,有时资深议员发言时,都可能没思考清楚。

相关文章:

大棋盘︱受立会新丁表现「激发」 政党梯队争上位 地区「暗箭横飞」

立法会选举︱一国两制学术研讨会 梁爱诗:完善选制下不少政治素人水平参差 应适当培训

有立法会议员称不时收到「提示」。资料图片

 

立法会年底换届。资料图片

 

本届立法会表现不时引起关注。资料图片

 

本届立法会通过《基本法》第23条立法。

 

立法会换届选举年底举行。资料图片

 

资深建制:咁为难,不妨考虑唔好做

对于「创造价值」一说,有议员认同特首说法,皆因新时代下大家同坐一条船,提意见要有可行解决方法,而非口号式,或只是争取镁光灯。不过亦有议员认为难以定义「创造价值」,担心会否因为意见不中听,就变成「为光环」,举例民生事项如隧道收费,如议员提出反对意见后不获接纳,是否可持续批评。

不时有议员私下反映「左右做人难」,批评政府不可太尖锐,某些议题上亦可能收到提示,须减少评论,有议员举例公营医疗收费改革、申诉公署将旧报告下架等。近日又有传一些易惹争议的民生事务,例如的士网约车之争、外卖员权益等,议员需「慎言」,但有跟进外卖平台议题的议员称没听过。

有具份量的资深建制对「温提」说法不以为然,指「爱国者治港」下的议会理应容许不同意见,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大是大非问题如国家安全,没商量余地,但这些议题是极少数;二是民生政策批评可以尖锐,但要讲道理,不可对官员人身攻击;三是不要刻意削弱特区政府管治威信。

该人认为,「温提」肯定不是来自高层意思,怀疑有人为求方便向议员提出要求,若有这种情况,随时可向议会板块领导反映,相信他们会严肃处理,「议员自己都要有足够『底气』先得,识得向不合理要求说不,否则无人帮到你。直白啲讲,如果觉得议员咁难做,不妨考虑唔好做。」

议员苦笑:资深建制「上晒岸」当然口响

然而多名议员苦笑称无意思,认为资深建制已到「收成期」、有政圈人脉,当然有本钱企硬,但一些尚在打拼期、后台不够硬的新丁议员,根本没这种能耐,除可能遭受暗箭,更影响政治前途能否行稳致远。

选委界议员江玉欢指,今届立法会运作3年多,相信绝大部分意见都是良性,并非为个人光环,大家都希望特区施政越来越好,至于当局是否接受,则不在议员控制范围。她指政治人物议政质素从来是边做边学,透过不同意见碰撞、应对传媒训练而来,从错误中学习,「我都很想多被训练和监督」,惟现时立法会不论传媒报道及社会关注度皆不足,较为可惜。

有前官员分析,新时代下政治议题大减,突出的民生议题容易发酵成政治争议,当局倾向「以和为贵」,但担心可能形成惯性,令聆听意见会不够仔细。

不过有建制中人指,议员既是治港者一部分,需支持和配合政府施政,也是作为「红队」的监察者,相信如有善意或建设性意见,即使再尖锐,政府亦愿意聆听,但如何拿捏和收放自如,就考验议员政治智慧。

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