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2016-03-25 18:13:15

不欲成機器齒輪 醫管局前高層轉投私人市場冀推動新文化

「在有過萬人的醫管局中,從來不會以個人理想為目標」。前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邱家駿,不願每日重覆著同樣的工作,只當大型機器中的小齒輪,決離開醫管局投身私家醫療市場,勢掀起新市場文化。

原為醫管局明日之星邱家駿醫生,上年中辭去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一職,他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透露,出走私家醫療市場因為「中年危機」!邱醫生上年獲私人醫療機構挖角,他認為年屆48歲,是自己的「最後機會」,若再過兩三年就會開始失去衝勁,或會在醫管局工作至退休,他希望在相對年青、還有魄力和理想時轉投新環境,決定離開服務了22年的公立醫院。

邱醫生說,在醫管局服務,從來不會以個人理想為目標,就像是大型機器中的小齒輪,往往「要跟大隊走」,做事經過很多關卡和循序漸進,他幻想,若現時還在公立醫院,該繼續過上螺絲般的營役人生,每日做著一樣的工作。

上任卓健醫療執行醫務總監九個月擺脫了齒輪的枷鎖,邱醫生是帶著理想走入私家市場,希望破除「只識搵錢」的形象,將質素管理方法、透明度和社會企業責任帶進市場,掀起新文化。

回憶履新的第三日,就遇上青衣城卓健診所新沙士疑雲,他當時非常掙扎應否走出來面對傳媒,「我已經離開咗公家啦」,亦害怕做法會影響生意,但認為傳染病相關資訊對社會影響重大,市民有極大知情權,遂決定以公開和透明的方式處理。卓健當時特別設立電話熱綫供市民查詢,做法跟足衞生署,他直言希望帶領私家市場增加透明度。

邱醫生更將瑪麗醫院任職時學到的質素管理模式,帶到卓健,甫上任便就集團旗醫生使用抗生素的情況進行分析。他解釋,公院醫生常常認為私家醫生會處方很多抗生素,如每兩、三個病人就有一人被處方抗生素,但現時情況較想像為低。他相信,與新一代醫生對抗生素使用相關謹慎有關;他發現個別醫生會處方較多的抗生素後,已約見他們進行了解。今年又將分析醫生處方危險藥物如安眠藥、開病假紙、轉介專科的情況。

他笑言,醫務所即使「買一送一」都不能吸客,而是靠口碑,需要更著重質素,集團未來會從安全性、有效性和病人感受方面進行管理。「行政工作的成效快則幾個月,慢則幾年先見效。」

邱家駿1993年從中大醫學院畢業,在前綫工作17年後已升遷至管理層,若再回到前綫如深切治療部,他笑說可能花半年都未必可以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