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隽骞-专栏
【陈隽骞专栏】萃.韵
“有一个拥有PerfectPitch的成员在家,是一种烦厌。”太太说的。过往半年,太太日复日在家中高歌,为的就是准备拔萃女书院旧生会合唱团“萃韵歌咏团”年度演出。人人以为她家中有位钢琴王子老公很幸福,可伴奏、供指导、有鼓励,却每当她一开口,例必有我这女拔萃姑爷赠的一句:“走音!”
【陈隽骞专栏】音乐伟人林乐培
有学习乐器的人,必定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与一个大型乐团作出独当一面的合奏。说成是梦想,因为没有相对的演奏水准,或在艺术界的知名度,难于成事。
【陈隽骞专栏】中年危机
因为大女儿的一份常识功课,谈及健康的学生生活:“多体能活动,头脑更清晰,考试更好!”于是小女儿上学期期考中的周末,便暂时放下温习,租了会所的一个多用途球场,不是打篮球或踢足球,而是玩滚轴溜冰。说是强身健体,其实是想创造更多亲子活动回忆,但随之而来,是我在重拾在加拿大留学时,为了悭交通费而采用的代步工具感觉。
【陈隽骞专栏】中年威武
常说身教是以家长为榜样,原来倒过来也可以,女儿们非常热衷于运动,逐渐也勾起我体育的热血!我自小习琴之外,花得最多时间便是游泳,其次是乒乓球和网球,全都是个人运动。直至放洋加拿大,便饥不择食地参与学校每一
【陈隽骞专栏】恤发
终于交了硕士课程的期末论文,农历新年前活动又平淡下来,于是全公司同事们一起去了一个公司奖励的泰国旅行,慰劳他们之前半年的辛劳。我要陪女儿考试温习,留在香港,趁她们早上回校,又独个儿走到泳池旁。平时孤独地拿着手机写文章,写完便奖励自己跳入泳池,今天却多了点闲情逸致,终于能与日常的泳客们闲聊。
【陈隽骞专栏】无痛快捷验心血管
传统旧式中国人家庭,有一种特别微妙的价值观,总是希望家中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而出人头地的方法就是当医生,因为当医生便可以赚取病人的诊金,就可以富裕安稳。这并不微妙,微妙的是,一直要你当医生的家人有病时,无论你如何恳求,也不肯去看医生,扰攘说著免得被医生赚到尽!其实内心是怕不吉利、怕接受现实、怕浪费金钱、怕痛,总会找到一个坚持的原因。
【陈隽骞专栏】野外温习
两个女儿的学校考试时间都不同,大女儿在圣诞前,小女儿在圣诞后。不好处是小女儿的圣诞假期便要用来温习,但好处就是我们父母陪伴温习时,不用炒埋一碟。太太是半个虎妈,我则是那个相信父母是文盲的话,子女读书会更成功的佛系爸爸。但根据两位千金的成绩数据分析,不论采取哪种方法,结果仍然像赌场买大小般飘忽,于是决定我行我素,但分工合作。
【陈隽骞专栏】老师
小女儿考试前两天不用回校,便作一个新尝试,与她一起驱车前往一个充满树木的地方,因为准备陪她温习常识科,讲述植物的一课。车上听着收音机,主持人滔滔不绝讲及不可能发生的梦想,初时不明白,仔细听才发觉正在谈及中六合彩头奖八千万元的梦想。于是关掉嘈吵的收音机,静默开着车,摸索着自己埋藏已久、不可能发生的梦想,甚至幻想。
【陈隽骞专栏】矮仔多计
元旦一早,两个女儿冲上我的牀上,叫嚣着一大堆:“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百毒不侵……”阿女,农历新年才拜年呀!“无所谓啦!都是祝贺说话。那么爸爸会怎样向我们拜年?”爸爸祝你们快高长大。“爸爸,你长得那么矮,我们遗传了你那怎么办?”身为个子矮小的父亲,最怕就是子女这样质问。我应该反驳说矮仔多计,还是直接把责任推落她们爷爷身上?
【陈隽骞专栏】Alensica.乐.希
以往圣诞假期,家中吃饭时播的都是流行圣诞歌。直至这两年,选曲改变了,因为由小女儿操刀,播放的,都是歌咏团合唱的,我相信将会变成我们陈家的传统,因为小女儿爱上了一项新传统:她就读的德望学校一年一度元旦音乐会,集合全校中小学和幼稚园的歌咏团,元旦日下午在学校礼堂献唱,她正是小学初级合唱团的团员。
【陈隽骞专栏】增值
例牌早上到楼下茶餐厅看着电视新闻吃早餐,却不断播放香港体育盛事回顾、本年度国际大事掠影,才惊觉已来到年底。本来抱着最平淡的心情、最公式化的生活程序叹早餐,立刻找来茶餐厅阿姐:“要多杯咖啡唔该。”尝试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叹一下自己一整年来的甜酸苦辣。
【陈隽骞专栏】垂死挣扎
女儿们学剑击有很多好处,学懂平衡攻击防守、瞬间的冷静分析,还有间歇性展现的体育精神。当然我作为父亲,最欢喜看到的,是她们一剑在手,便立刻充满自信,英姿尽显。陶醉过后,便奖励她们到游乐场玩耍,只见有一群小孩子联群结队,不断“霸地盘”,封完滑梯封攀石墙,这时两个女儿开始不满,走进群堆理论。“不要干涉,由他们解决吧。”太太向我提点,偷笑一下后,便坐在一旁观察。
【陈隽骞专栏】录音
近期少了在录音室工作,因为抗疫措施放宽,工作大多都重新回到活动或表演场地,对上一次在录音室已经是十一月,为香港圣咏节一连九场网上音乐会,作最后一场的表演嘉宾,我伴奏,舞台剧演员张国颖(Margaret)主唱。记得当晚是晚上七时录音,离家往录音室前,太太还问了我一句:“是不是留晚饭给你回来吃?”是的,不过今晚是跟Margaret录音,所以应该很快的。“那么我们等你回来才一起吃吧!”
【陈隽骞专栏】今日得一个厨
我认识的只有两种活动,是要庆祝一连三天三夜:一是印度人的婚礼,第二就是我太太的生日。与圣诞节重叠,庆祝气氛固然更浓厚,亲朋戚友亦不用上班,孩子们不用上学。于是便发现,小朋友会在这段时间释放无穷无尽的精力,好像完全不用睡觉,与上学的日子形成强烈对比。至于成年人大朋友们,则会化悲愤为食量,发挥出最惊人的食欲!
【陈隽骞专栏】中产温馨
从去年开始,香港电台第一台总会在圣诞前几天,邀请我在节目分享一些圣诞知识或冷知识,就是知道我特别重视这个节日:“钢琴王子,那么圣诞对你来说有什么重要?”是传统,因为圣诞日亦是我太太的生日,每年的平安夜便变成她的生日会,邀请少数朋友来家中,因为地方浅窄,然后我下厨,年年如是。
【陈隽骞专栏】发台瘟
上周末一连两天为香港弦乐团两场音乐会当司仪,职责是主持流程,却不断在台上思考,俗称发台瘟。但我没有甩嘴,反而逐渐脱稿,俗称爆肚。
【陈隽骞专栏】真正教育家
有一种教育工作者,她并不是教师,但每一个行动,都跟每一位教职员一样称职,甚至来得更教育家。对家长来说,是福气之余,更加是恩宠!当你有一个女儿,跟父亲,即是与我一样,有选择性箴默,便不是文静那么简单,因为那不由自主、由情绪主导的一张口,用硬物撬也撬不开,只能用耐性、合适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
【陈隽骞专栏】更高层次的金帆音乐奖
我学生年代最聚焦的,不是学业,而是校际音乐节,不论学校、父母或我自己,都当成是生活中最着重的活动。理解的,因为尤其钢琴比赛组别,总有大量记者传媒在现场采访,访问胜出者感受、练琴心得等。现今的价值观可能觉得过分功利,但对于当时资讯只流通于纸传媒,便成为了难得的一个渠道,让胜出者仔细详尽地分享习琴练琴的心路历程和技巧,是当时唯一的音乐天书。
【陈隽骞专栏】睡宝宝
自从八月尾染过新冠病毒后,多了一个后遗症:就是从此没有失眠。每天晚上跑到床上,不消半分钟,必定安然入睡。天气冷了,太太会难得地说:“一起搂着睡吧!”好到极!“我先刷牙洗面,等我呀!”没问题!然后我又睡着了。于是太太帮我改了一个新花名:睡宝宝。女儿们极之喜欢这个新名称,于是过往三个月已不再叫我爸爸,只叫我睡宝宝,我亦唯有放下男子气概、一家之主的威严,才发觉家里多了点笑声,笑容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