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專欄

【我家移加010】小費鬧出的笑話

【專欄】多倫多Parkdale最近有一間新開張的餐廳,老闆決定餐廳不收小費。這位「破舊立新」的老闆確實很有勇氣,在北美等西方國家,客人無論得到甚麼程度的款待和服務,付「足夠的小費」,可以說是「成文的規定」。

【港青在加國330】「刺客」橫行

【專欄】移居多倫多一年半,感覺巿面治安大抵平靜,雖然經常在路上、公共交通工具上遇到疑似精神失常的人,但我還是安心的,獨自一人乘坐交通工具時也能安然打瞌睡,甚至睡到了總站工作人員把我喚醒。

【港青在加國329】周末睇樓團

【專欄】在NorthYork已經住了一年多,本來只有一年的租約早已完結,原本以生約形式在這裡繼續居住的我們,已決定在接下來一個多月內另覓新住處。一時之間,我們又回到了一年多前,每天瞇着眼看電腦找房子,一堆堆樓盤充斥着我們的Signal群組。找過房子後,自然要看一看,就算不合心水,也是開了眼界。

【港青在加國328】有隻雀仔

【專欄】家中農務部罷工以後,露台的兩盆蔥長時間沒有人打理,已經全都枯萎了。上星期,一隻野鴿霸佔了其中一盆,那天外面風大雨大,過門也是客,我不好意思下逐客令,也就不以為然,由得牠在「蔥屍」上暫歇,心想牠應該雨過後就離開。

【港青在加國327】喪屍狂想曲

【專欄】從小到大我就很喜歡看喪屍電影,要知道我很抗拒一些血腥的東西,偏偏卻很迷戀喪屍這種血肉橫飛的電影。總之就不知為什麼對喪屍的題材非常著迷,後來人大了,又接觸了很多喪屍遊戲,對喪屍這個題材更是不能自拔。在我的腦海中,喪屍是少數不美好且極恐怖,但我願意騰出位置給它們的東西。以前在香港跟朋友逛街,如果遇上一些陰森恐怖的地方,我總是不厭其煩跟他們說:「這裡很適合拍喪屍片。」

【港青在加國326】加拿大迷思:生活好chill?(上)

【專欄】一直以來加拿大這個國家給世人的感覺就是「所有嘢都好chill」、「返工好hea」、「效率好慢」等等,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一字記之曰:「慢」。直至踏足加拿大後,發現其實只有「效率好慢」是正確的,其餘兩個只是如同海市蜃樓一般的美好想像。

【港青在加國325】St. Patrick’s Day

【專欄】每年的三月十七日,加拿大人都會慶祝聖博德節(St.Patrick'sDay)。這個節日源於愛爾蘭,紀念愛爾蘭的守護者SaintPatrick。他是一名把基督教帶到愛爾蘭的傳教士,一生亦充滿傳奇色彩。許多美國移民都是愛爾蘭後裔,他們比愛爾蘭本地人更熱衷慶祝St.Patrick'sDay。每年,他們都會穿著綠色的衣裳,戴上綠色的帽子,到酒吧喝啤酒狂歡。

【港青在加國324】流浪動物

這是我第一次在冬天帶她出去,令我詫異的是長毛貓如她竟然如斯怕冷,而且我也在嬰兒車四邊圍了一圈毛氈和羽絨薄被,也在牠的身上蓋了件薄薄的羽絨外套,雖然還是會入風,應該不至於會顫抖吧。

【港青在加國323】深宵食堂

【專欄】在香港,每一區都有自己的宵夜好去處,無論何時出門,總有一家24小時麥當勞、茶餐廳,更別說串燒店、大排檔和雲吞粉面店,有些地方更有24小時點心店,想吃甚麼,也總會找到去處。若要消遣,酒吧、卡拉OK更營業至凌晨五、六點,不天光也不會打烊。

【港青在加國322】K先生的榜樣

【專欄】早於一個月前,室友已經和我約定在下星期看《JohnWick:Chapter4》,這個動作片系列在近10年間已經推出了四部曲,亦已確定會續拍第五集,大有《狂野時速》系列那種「不死精神」,只希望不會像那系列般愈來愈爛。

【港青在加國321】路癡的苦

【專欄】自買車後到今天剛好是兩個月,有個難題至今還未能克服,就是認路。我的認路能力一向不太好,在香港,一條路要走十幾次才認得,而且一繞道就會越走越遠,再走十萬八千里才能回到原點,只有冤枉路能不偏不倚地走下去。不過自從GoogleMap普及後,雖然重回正軌,但認路能力也變得更差,尤其是在加拿大,駕車時,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無法擺脫Google的控制。

【港青在加國320】告別三上悠亞

三上悠亞的引退誓言提到,因為自己已滿了三十歲所以才下定決心引退,實在讓我感慨萬分,大概是因為我跟她都是九十後,也不得不承認曾經的九十後都開始不再年輕,無數九十後都會紛紛趕上「而立」之年,青春的花火也快將要燒光了,也許她是厭倦了;也許是圓滿了;也許是「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但她確是用最美的時刻跟大家告別。

【港青在加國319】銅章十字班

【專欄】在完成銅章拯溺班後,只相隔了兩星期我又開始進入了密集式的銅章十字班。這次的同學有一半都是來自我上的拯溺班,看到略為熟悉的面孔,令我揣揣不安的心相對安定下來。

【港青在加國318】認知行為治療

審視完自己這種不健康的想法後,我覺得周日不是沒有意義的。每天上班工作後,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些事情,其實心裡都有份滿足感。工作的同時,也更了解自己喜歡的工作性質和性格,更適合怎麼樣的項目。老闆也從不施予過多壓力,每天準時下班。所以在工作環境這一環,我其實沒有甚麼不滿。

【港青在加國317】好心人

【專欄】初來加拿大的時候,朋友總戲稱這兒是「運之國」,像我這樣「頭頭碰着黑」的人,每天都在驗證着墨菲定律「Anythingthatcangowrongwillgowrong」。由於早已習慣了,所以我漸漸也就見慣不怪了。

【港青在加國316】診所裏的「朱古力掌門人」

【專欄】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在香港被譯為「朱古力掌門人」,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兒童小說的電影,也是不少同齡人的童年回憶。

【港青在加國315】還有甚麼好去處

【專欄】自從在多倫多定居下來後,與家人通話的次數也漸漸地減少,偶爾在Signal一句起便是兩句止,畢竟生活沒有太多高低起伏,自然便沒有甚麼可談的了。因此,當室友早前回香港幫忙將手信交給我的家人,回來後帶來口信說一家人會在今夏來加拿大旅遊順道探訪我們時,我才知道他們有這計劃。

【港青在加國314】陳列室生活

【專欄】之前提到,我和室友們快將搬家,由於房東想單位可以無縫銜接,所以正密鑼緊鼓安排潛在租戶上來看房子,代表她的經紀向我們承諾在最後兩星期之前都會替我們過濾一下,以免對我們造成滋擾,我們也不想房東難做,每當有預約,我們都會大清潔一番。

【港青在加國313】加拿大零食物語

來到最後,這款零食依然長駐我們家,就是薯片。加拿大的薯片在口味上雖然沒有亞洲這邊千變萬化,口味偏向大眾化,例如洋蔥、燒烤味,所以都是正正常常,但偶然也會買到「伏味濃」,例如蕃茄味都是很化學。芝士味,吃上口是濃濃的家鄉味,一股「香港腳」提煉出來的感覺,唯獨是lays的燒烤味,頗有熱浪薯片的感覺,至今愛不釋口,相信很難戒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