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營「白兔號」360km/h墜毀月面 報告揭2大失敗原因

上個月,日本的私人月球登陸器「白兔號」(HAKUTO-R M1)嘗試登陸月球,可惜在最後階段失敗告終,墜毀在月球表面。檢討報告近日完成,事件與軟體程式有缺陷,以及突然更換著陸地點,使得控制系統無法判斷有關。

台灣《中時新聞網》引美聯社報道,白兔號是由日本ispace公司設計與製作,企圖成為「世界第一個民營企業登月探測器」。為達成這個目標,白兔號最初的設計,是選擇降落在比較簡單的平坦平原之上。

「白兔-R」登月器在2019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展出。 美聯社
「白兔-R」登月器在2019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展出。 美聯社

 

「白兔-R」M1登月器降落月球的模擬畫面。圖左為日本ispace創辦人袴田武史。
「白兔-R」M1登月器降落月球的模擬畫面。圖左為日本ispace創辦人袴田武史。

 

一名技術人員在調整「白兔-R」飛船。 美聯社
一名技術人員在調整「白兔-R」飛船。 美聯社

 

「白兔-R」M1登月艙成功着陸預想圖。 美聯社
「白兔-R」M1登月艙成功着陸預想圖。 美聯社

 

2022年12月,ispace人員見證SpaceX獵鷹9號火箭將「白兔-R」帶到宇宙。 路透社
2022年12月,ispace人員見證SpaceX獵鷹9號火箭將「白兔-R」帶到宇宙。 路透社

 

到了去年12月發射前夕,鑑於月球平原已有太多探測成果,能獲取的科學知識可能比較少,於是決定降落到隕石坑。由於隕石坑陡峭的壁面,令控制系統軟件混淆,白兔號誤以為太空船出現傾斜,結果造成推進系統的錯誤翻滾。直徑2米的白兔號大約從離月球表面5公里的高度墜下至月球表面。該公司首席技術官氏家亮(Ryo Ujiie)表示,白兔號的撞擊速度,大約每秒100米,即是時速360公里。

白兔號墜落後,美國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曾經過墜毀現場上空,拍攝到白兔號的碎片,以及撞擊出來的月球砂土。
氏加亮說:「我們在登陸嘗試之前,運算電腦沒有考慮到新著陸點的地形。」

ispace 公司首席執行長兼創始人袴田武史(Takeshi Hakamada)表示,該公司會汲取教訓,並按計劃在2024年再次登月,第三次登月計畫也將在2025年進行。
 

---

訂閱星島網singtao.ca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看星島*知天下】請立即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新西蘭南島暴雨引發洪水 皇后鎮進緊急狀態居民被迫撤離

俄烏戰爭 | 澤連斯基白宮會拜登 首批M1主戰坦克下周運抵烏克蘭

澳洲前總理猛批梅鐸 重創世界民主又分裂美國社會

傳媒大亨│92歲梅鐸辭任霍士集團主席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