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濃專欄】學畫的日子

大兒由香港老宅whatsapp一張舊照來,照片中有我和幾個同學,正手持畫板往新界某地寫生去,照片攝於70年代初,我36歲左右。

記得顧媚在回憶錄中說過,年輕時覺得拍得不好看的照片別忙撕掉,若干年後重看,感覺會不同。果然在50多年後看這張照片,感覺如女兒所說:「爸爸好型!」

是的,當時我仍屬青年,戴淺墨鏡,穿猄皮茄克,一手插袋,回首望鏡頭。大兒還看到我身後的女同學,長髮戴帽,條紋長褲,揹有穗的布袋。他說即使今天她在街頭出現,仍屬型女。我當然知道如今她已是祖母級人物,只是已忘記她是誰。

那時我在沙龍美專跟徐榕生老師學畫,每週一次,晚間上課。同學約30人,下課前20分鐘,大家把剛才所繪,擺到課室前,互相欣賞,並且聽老師評述。氣氛極為愉快。

不過也是從那時開始,我知道我缺乏做畫家的天分。學畫所得是培養了欣賞能力,知道甚麼是好畫,甚麼只能入俗眼。

郊外寫生不記得有多少次,南生圍是其中一次。堤邊的尤加利樹印象最深。

由港移居溫哥華後,重逢徐老師,每年都在不同畫展中欣賞到他的新作,佩服他年事漸長而創新精神不變。

今年他九十大壽,得知他誨人不倦,仍有授徒,其中一位還是我當年同學。在此祝老師身體健康,藝術長青。

訂閱星島網singtao.ca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看星島*知天下】請立即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高慧然專欄】三面落床

【康子專欄】攝氏36度以上,去邊?

【曾智華專欄】大賽聽張福元分析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