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輸入境外學生關鍵問題

筆者自去年以來,已經在許多媒體和場合反覆提及,要輸入香港特區境外的學生,以紓緩本地生源不足問題,乃至有助優化因為少子化而產生的人口結構問題。這當然是一項引起一定社會爭議的建議,其中對於解決本地學生人數不足問題,許多社會人士認為應該透過實施小班教學來解決,而非筆者所提的輸入學生。關於小班教學的迷思,下回再論。本文主要集中討論輸入學生的一個有待解決的技術性問題。

超級聯繫人從教育開始

​有意見認為,香港普遍的中小學都沒有寄宿的宿舍和制度,無法像海外國家及地區那樣,為境外學生提供住宿,從而有利於大規模向境外招生。其實,筆者並不認為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正如近日有媒體報道,新界西北有中學正在與NGO合作,共同為跨境學生解決留住香港的宿舍問題,事實上有方法可以解決宿位問題的;另一方面,筆者還是那句話,不要假定了來港入讀學校的內地或其他地區華人家庭的經濟能力不足以自行解決住宿問題。最簡單來說,那些選擇來港入讀的家長,自然就會把來港住宿問題一併考慮:到底送自己的孩子來香港就讀,自資學費、生活費連同住宿費用,或購買或者租住,到底自己家庭能否負擔得了?負擔得了,來港就讀的「性價比」到底高不高,尤其與留在原地就讀和到更遠的歐美國家就讀來比較。

​對於這個「性價比」,筆者是樂觀的。第一,香港的教育和考試是中英雙語,課程難度又剛好大致介乎於內地高考課程和海外課程(例如GCSE)之間,有相當的吸引力。第二,香港特區緊靠內地,距離東南亞也不遠,這兩個地方的家長送子女來香港就讀,其實遠比送往歐美國家要方便,尤其在實施維護國家安全法之後,更是有充足的安全保障。另外,有些朋友覺得吸引內地學生,尚可理解,但吸引東南亞華僑子弟,似乎不易理解。其實,只要略略翻查一下香港本地歷史就知道,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不少香港社會菁英都是來自東南亞華僑社會的,或者與之關係緊密,香港固然與祖國血脈相連,同時也是連接東南亞華人社會和祖國聯繫的一個中間站。香港不是想擔任「超級聯繫人」嗎?請從教育開始!

陪讀監護制度界定細化

​真正需要認真思量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解決境外學生來港就讀的監護人問題。始終中小學生都是未成年人士,入讀香港學校之時,必然需要親屬或者監護人陪伴在旁,以便照顧生活和成長需要。海外國家在招收境外學生之時,一般訂有陪讀簽證制度,以便學生的直系親屬或者監護人可以陪同。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於陪讀親屬的定義、簽證要求、能否工作和取得永久居留權等問題,有不盡相同的規定。如果香港真的要推動境外收生,這才是需要細化界定的關鍵問題。

鄧飛 中學校長 立法會議員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加拿大星島WhatsApp報料熱線:(437)428-9394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share to wechat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