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焚化炉——高废物量、高排放量的不归路

“废物”与“碳排放”是全球逼切需要解决的两个环境问题。香港人均废物弃置量为一点四四公斤,全年固体废物量达五百三十九万吨;人均碳排放量为四点五吨,全年整体碳排放量达三万三千八百(千吨),两者数字均处于高水平。

近年,香港政府提出一个可以同时解决两大问题的灵方——焚化炉。既不用再担心堆填区爆满;过程产生的能量又可用于发电,变相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发电所产生的碳排放,一石二鸟。然而,事实又是否如此理想?

堆填与焚化二元论

“焚化”一词较“负面”,现时政府多用“转废为能”,发展相关设施,更有助“支持香港力争二○五○年前实现碳中和”。各项焚化炉计画亦如箭在弦:第一座垃圾焚化炉I‧Park1预计于二○二五年投产;第二座焚化炉已有选址,预计三年后招标,二○三○年投产;政府亦已开展全港性选址研究,寻找更多合适地点兴建焚化炉。

焚化是否低碳选项?是,假如世上处理垃圾的方法只得“堆填”和“焚化”两种。然而,我们还有“回收”。当然,源头减废更好,但非本文主题,在此不赘。

先看看占堆填区废物弃置量达三成的垃圾——厨余。目前本地的厨余回收设施处理总量为每日六百吨,当中以O‧Park 2处理量最高,每日可处理三百吨,每年可减少六万七千吨温室气体排放,即平均每回收一吨厨余,可减少零点六一吨温室气体。而未来I‧Park1焚化炉预计每日可焚化三千吨垃圾,每年可减少四十四万吨温室气体排放,即平均每焚化一吨垃圾,可减少零点四吨温室气体。从以上数字可见,回收厨余比焚化,能减少多五成二温室气体排放量。

再看另一种垃圾——塑胶,按一份刊登于学术期刊《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同样是一吨塑胶,焚化会比回收排放多一点一六吨温室气体。香港现时弃置堆填区的塑胶废物每日达二千三百一十二吨,回收率却只有一成一。即是说,只要做好塑胶回收,减排效果已相当显著。

回收与焚化比率失衡

香港整体回收率一直处于低落水平,去年弃置堆填区的废物量达三百九十六万吨,另外回收量为一百五十四万吨,整体回收率仅二成八。若以焚化取代堆填,香港的垃圾焚化率将高达百分之七十一点五。届时,香港的废物回收与焚化比率,正好与邻近地区相反,台北的废物回收与焚化比率是七成一与二成八;韩国则分别是百分之六十一点六与百分之二十四点九。

政府宣布以焚化炉取代堆填区的公报中指:“……兴建进一步的转废为能设施,才可以把所有不可避免和未能回收的生活垃圾全面资源化……”。所谓“未能回收”,是指物料本身不可以回收,还是社会配套不足、政策不济,导致本来具回收价值的物料沦为废物?现时绝对是后者居多。当焚化炉成为处理废物的最终答案,政府还有动力建立更多回收设施吗?还有诱因推出更进取的回收减废政策吗?

本末倒置的不归路

政府去年推出《香港气候行动蓝图二○五○》,在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具体措施中,列举的第一项就是“转废为能”。焚化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说法已甚牵强,透过焚化以“转废为能”达至减排,此逻辑更加是矛盾重重。我们究竟是希望回收再造更多有用资源、从源头入手减少废物和碳排放,还是希望制造更多废物,透过焚化垃圾而产生更多“可再生能源”?

焚化或许是处理废物较方便快捷的方法,但绝不是有效和可持续的方法。当政府重焚化、轻减废回收,结果只会令香港走上高废物量、高碳排放的不归路。

余健纲

绿色力量助理教育及项目经理

---------------------------------------------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读【新移民专栏】:新移民第一身经验,与你分享当下年轻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读“新移民专栏”。

>>>下载【星岛新闻(加拿大版) 】App,随时看到最新最快新闻: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订阅【加拿大星岛网电邮快讯】,每天可收到最快新闻资讯电邮: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关注加拿大星岛新闻网TG Channel,让加国新闻无遗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订阅CCUE YouTube 频道,查看更多吃喝玩乐、生活资讯影片。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share to wechat

都市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