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渔护署复育稻米 “花腰仔”“丝苗”下月售

图为项目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林汉明教授(左)及渔农自然护理署农业主任王敏维女士(右)。 图为项目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林汉明教授(左)及渔农自然护理署农业主任王敏维女士(右)。

(星岛日报报道)香港新界出产本地稻米过去曾风光一时,不但输出国外,更是进献清朝皇室贡品。不过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香港稻米种植逐渐式微,部分水稻品种更在香港失传。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种子技术及教育中心联同渔护署进行“香港水稻复育计画”并取得成果。研究人员利用崭新基因组分析技术,从国际种子中心寻回两款曾于香港种植的水稻品种—“花腰仔”和“丝苗”,并在基因组中独有DNA标记,制作能分辨真伪的“基因身分证”,成功以科学为香港水稻重现真貌。

渔护署农业主任王敏维指,署方于二○一九年从种子银行取得四个以往在本港甚受欢迎的稻米品种,包括“花腰仔”、“丝笛”、“齐眉”及“白壳齐眉”。经多次温室内繁殖和培育后,署方把繁育所得自留种及种子银行原种交给“香港种子技术及教育中心”作基因定序,以测试自留种与原种一致性。其中,“花腰仔”在生长和留种纯度方面表现稳定,渔护署遂将“花腰仔”种子交予十一位农友在锦田、上水塱原及大屿山等地试种,并举办栽培讲座及提供技术支援,以推广栽种本地稻米品种。

团队亦把数据与已发表的逾三千个水稻品种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对比,发现“花腰仔”及“丝苗”基因组中与其他水稻品种不同的基因组序列,并发掘了“花腰仔”及“丝苗”独有的DNA标记,经反复验证后成功绘制“花腰仔”和“丝苗”的基因身分证,用以分辨其品种真伪。

取出独有DNA标记

王敏维指,试米专家评价“花腰仔”有一种独特香味。若市民想购买以上两款稻米,可联络蔬菜统营处,取得农友联络方式以预订产品。由于最近是收成期,要等农友完成收割、晒谷、打稻壳及包装等工序,最快下月有售,但坦言预计会比超市买到的稻米贵几倍,因为本地米量少且需较多人力物力。

项目负责人、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林汉明指,计画有助提升香港农业水平和促进复耕。

他表示,农业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团队利用崭新技术重塑一段被遗忘历史,让新一代农夫通过种子认识和承传过去,加强大众的保育意识和社会归属感。

---------------------------------------------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读【新移民专栏】:新移民第一身经验,与你分享当下年轻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读“新移民专栏”。

>>>下载【星岛新闻(加拿大版) 】App,随时看到最新最快新闻: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订阅【加拿大星岛网电邮快讯】,每天可收到最快新闻资讯电邮: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关注加拿大星岛新闻网TG Channel,让加国新闻无遗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订阅CCUE YouTube 频道,查看更多吃喝玩乐、生活资讯影片。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share to wechat

都市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