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魚 患皮膚癌風險增

【星島綜合報道】根據1項研究指出,多食魚,可能會增加患上某些皮膚癌的風險。

由Brown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1項研究,結果報告在《癌症原因與控制》雜誌上發表,顯示較高的魚類消費,例如吞拿魚及非油炸魚(non-fried fish),似乎與較高的惡性黑色素瘤風險有關。

但研究人員並不建議消費者改變進食魚的習慣,且強調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

報告警告,結論認為食魚與黑色素瘤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但研究沒有考慮黑色素瘤的某些風險因素,例如痣、頭髮顏色、嚴重曬傷史及與陽光有關的行為。

研究報告撰寫人Eunyoung Cho表示:「我們推測所獲得的研究發現,可能歸咎於魚類中的污染物,例如多氯聯苯、二噁英、砷及汞;之前的研究發現,較高的魚類攝取量,與體內較高水平的這些污染物有關,並確定兩者之間的關係,即污染物與皮膚癌風險」。

Cho表示:「但我們注意到,研究沒有調查參與者體內這些污染物的濃度,因此,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來證實這種關係」。

研究人員查看1995年至1996年期間參與NIH-AARP飲食與健康研究的全美491,367名成年人的數據,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作為研究的1部分,每名參與者都要報告上1年進食油炸及非油炸魚,以及吞拿魚的頻率與數量。

之後,研究人員使用癌症登記處的數據計算中位時間為15.5年的新黑色素瘤發病率。

報告指出,考慮到社會人口因素,參與者的BMI或體重指數,身體活動,吸煙史,每日酒精攝取量,咖啡因,卡路里,癌症史及當地的平均紫外線輻射水平。

結果發現,5,034名參與者,或約1%參與者患上惡性黑色素瘤;3,284名,或大約0.7%參與者患上「0」期黑色素瘤,亦稱為原位黑色素瘤,異常細胞僅在皮膚外層發育。

與平均每日魚類攝取量為3.2克的人士相比,那些每天攝取魚的中位數為42.8克的人,患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高出22%。

每日攝取量較大的組群,患「0」期黑色素瘤的風險亦增加28%。

至於與平均攝取量為0.3克的參與者相比,每日吞拿魚攝取量中位數為14.2克的參與者,患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高出20%,患「0」期黑色素瘤的風險高出17%。

另外,每天非油炸魚的平均攝取量為17.8克的人士,患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高出18%,患「0」期黑色素瘤的風險高出25%。

(圖片:CTV) T02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櫻花盛開】多倫多High Park櫻花今日進入盛放期

凌晨多市中心公寓二級火警 兩人受傷送院

【有聲新聞】Tesla最暢銷車款model Y 劈價 股價大跌探2年來低位

多倫多民宿地下室床位出租 每房10人租金要四位數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