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市出生記者歷香港抗爭 終明白當年父母移民決定

■鄭凱琳。 網站圖片 ■鄭凱琳。 網站圖片

一名父母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在多倫多出生的加籍女子於多年後搬回香港,她在為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撰寫專欄中表示,終明白父母移民的感覺。

2021年她決定回到加拿大時,意識到正目睹香港人第二次歷史性大規模外流往其他國家。外流始於2019年的抗議活動,在整個疫情期間持續,熱淚盈眶的家庭在原本空蕩蕩的機場,並作最後告別。

鄭凱琳(Katherine Cheng,譯音)是加籍華裔攝影師和視頻記者,常駐多倫多與香港,她的作品主要探討氣候變化、社會運動和亞洲僑民等問題。

她在CBC撰寫的專欄Parallel Lives介紹,父母於1990年移民多倫多後,她是家中年齡最小,也是唯一出生在加國的家庭成員。

鄭凱琳小時候首次通過相冊了解香港,她的父母在1980年代中決定遷至加拿大,為家庭追求機會和更好的生活,當時恰逢是香港回歸中國前數年的移民潮,加上1989年天安門事件,更加劇人們搬家的決定。

她為CBC撰寫的專欄稱,當她獲得碩士學位後有機會在香港渡過一段時間,香港的生活令她著迷,而這個決定永遠改變她與香港的關係。

2019年,香港政府擬立法允許將罪犯引渡回中國大陸後,香港各地爆發抗議活動。鑑於中國大陸與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地位,加上背後的政治和文化緊張局勢,示威活動迅速演變成一場呼籲民主和警察問責的更大運動。

她透露,在捕捉這場21世紀運動時感受到責任感,並想留下來,盡可能多記錄抗議、新聞發布會和警察拘捕事件。

用相機把歷史存檔

專欄形容,雖然平日看來似乎沒有變化,但感覺像有一個陰影籠罩城市,雖然市民仍上班和買東西,但都是在噴漆和抗議口號的背景下生活。 

在周末,抗議者與警察之間的緊張局勢會在同一條街道上爆發,並以出乎所預料的規模和速度增長,直至這座城市變得面目全非。作為一名攝影師,鄭凱琳意識到每一天的歷史意義:塗鴉被沖走、海報被撕毀,相機的每一次點擊都像是存檔的唯一方法。

緊張局勢在大學的被圍攻中達到頂點,導致香港多處被催淚彈殘留物和玻璃碎覆蓋。隨著2020年的國家安全法將集會活動交由法庭審訊,以及新冠疫情爆發,香港的歷史很快又發生急劇轉變。

鄭凱琳稱,經歷動盪的一年,發現自己不經意間建立了新的記憶和聯繫,與家人記憶中的故事混在一起。在香港的相同街道上,她會被噴催淚氣體和胡椒噴霧,但在那裏也會與朋友共進晚餐。

2021年10月,鄭凱琳決定回到加拿大與兩年多未見的家人團聚。當她檢查行李時,意識到正目睹香港人第二次歷史性大規模外流往其他國家。外流始於2019年的抗議活動,並在整個疫情大流行期間持續,熱淚盈眶的家庭用收拾好的行李填滿原本空蕩蕩的機場,並作最後告別。

彷如見證家人30年前離港

鄭凱琳感覺像回到過去,見證家人在30年前離開香港的一刻,他們是這一代人中首批搬到海外的人。

專欄強調,眺望停機坪時,她想起在香港所經歷的新記憶和創傷,想到年輕的父母離開年邁的祖父母、離散的朋友和夫婦、流亡海外的學生和分散的家庭,以及看到自己家人的移民經歷正等待著他們。

回到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鄭凱琳回到了一個似乎陌生的國家,原因是加國出現持續的全球流行病和高漲的反亞洲情緒。

她稱,目睹香港的動盪和作出離開的決定,改變她對家人的看法,以及他們為有更安全、更穩定的生活而穿越世界的經歷,她對他們作出的犧牲有了新的認識。

當她從香港回來時,鄭凱琳的母親說終可放心,但也透露多麼想念這座城市。她說,從踏下飛機的那一刻起,她就夢想有一天能回到香港,而現在似乎不可能了。星島綜合報道

 

■國安法的推出,令香港人議論紛紛。 加通社資料圖片 ■國安法的推出,令香港人議論紛紛。 加通社資料圖片 ■2019年香港的抗議活動。 加通社資料圖片 ■2019年香港的抗議活動。 加通社資料圖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加拿大星島WhatsApp報料熱線:(437)428-9394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share to wechat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