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市青少年暴力欺凌案增 專家籲家長關注子女心理

■青少年欺凌暴力事件升溫讓家長擔心。 加通社資料圖片 ■青少年欺凌暴力事件升溫讓家長擔心。 加通社資料圖片

溫市警方周二(10日)發布新聞稿稱,市內涉及青少年欺凌、暴力恐嚇、搶劫等案件有所上升,擔心更多青少年受到傷害。而素里皇家騎警證實,該市近日發生一宗青少年欺凌案,受害學生被羞辱時,更被同齡欺凌者拍片,並在網上流傳,警方已對此展開調查。

有大溫家長認為,青少年欺凌及「童黨」一直在社區存在,擔心子女在學校結交損友或被欺凌,希望校方及警隊多關注青少年罪案問題。另外,有本地華裔心理輔導員呼籲家長,切勿只關注子女的成績,應正視青少年疫後的心理健康。

華裔學生監護人管接管送

溫哥華中學生郭愷玲今年準備升讀大學,其母郭太回想自己在女兒就讀中學時,每天都寢食難安,擔心女兒在學校結交損友,或顧著談戀愛。她說:「女兒在中國讀書的時候,班主任會時常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及生活,甚至向父母報告他們的社交圈子。但這邊的教育制度不同,加拿大的老師不會干預學生與誰來往,也不會經常與父母溝通,華裔學生家長之間有家長聊天群組聯繫,但與非華裔家長就少有來往。」

郭太續說,回想起女兒讀9年級的時候,發現其與校內某個男生交往過密,勸說女兒不要早戀,幸好女兒較聽話,把心思放回學習上。郭太說:「老師從來不會向家長透露女兒在校的社交,也不干預學生課後的去向,這種『自由教學』真的讓我感到無比擔心,現在女兒終於過了叛逆期,準備升讀大學,我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了。」

另外,居於素里的梁女士受中國的閨蜜所託,為其14歲的兒子博文(Bowen)擔任監護人。她表示,據聞學區有「童黨」組織,近日亦有流傳欺凌視頻,因為博文剛來大溫讀書,怕他在學校受到同學欺凌,或誤交損友,「我每天都親自接送上學放學。加拿大的老師不像中國那種『保姆式』教育,家長最好還是親力親為去監督子女的社交圈子。」

欺凌者與受害人同患心理病

卑詩省註冊臨床心理輔導員黃承斌受訪時表示,由於未成年學生經歷了兩年多的疫情,缺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加上父母賦予的學習或升學壓力,使他們心理健康容易出現問題。

他指出,通常在青少年的欺凌事件中,涉事雙方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施襲者希望將心中的不忿或心理壓迫發洩出來,藉著欺凌中找到滿足感。而受襲者往往害怕被加以報復,選擇啞忍了事,並將自己代入「受害人」角色。因此,家長及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情緒及心理問題,並鼓勵學生在受到欺凌時向信任的人求助,或諮詢心理專家及社工跟進。

黃承斌續指,疫情回復面對面授課以後,不少家長及老師僅關注學生的成績,認為復課後必須追趕學習進度,這會忽視學生的情感發展,結果適得其反。他說:「學生在疫情中面對的壓力不下於成年人,特別是將要升讀大學的中學生,父母及老師期望他們考進理想的大學。學校應該使用社會情感學習(SEL)教育方式,以幫助學生應對疫情帶來的創傷,SEL不僅有助學生在社交情感能力和成長的進步,還會看到成績的提升。」

黃承斌呼籲家長,學校已經恢復線下授課,社交距離亦回復正常,家長應多與子女溝通,給予關懷和減少施加無謂的壓力,「有些家長要求子女考進某名校,讀某個好專業,這就是無謂的壓力。其實在加拿大的教育系統中,條條大路通羅馬,入大學有很多途徑。」星島記者王弘樹報道

■註冊臨床心理輔導員黃承斌。 受訪者提供 ■註冊臨床心理輔導員黃承斌。 受訪者提供 ■郭太表示,女兒較聽話但仍會感到擔憂。 受訪者提供 ■郭太表示,女兒較聽話但仍會感到擔憂。 受訪者提供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