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改革開放根本 轉換mindset

筆者同國家改革開放發生「淵源」,是我從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回到香港大學母校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後,並於一九七九年獲委任為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斯時開始與內地開展互動交流為始點。

在亞洲研究中心工作時,其中一項工作重點和使命,是擔當一個橋梁,推動國際以及區域的研究和合作。當時,中國共產黨剛舉行過十一屆三中全會,國家開始推行改革開放,進行現代化建設,而中國研究是學者的熱門課題之一。由於當時研究資料有限,我們要循不同途徑,例如《人民日報》等的報道,去推敲內地的社會發展動態。筆者記得,當時也有一些外國學者帶着電視機,走去沙頭角邊境接收內地的電視訊號,即使只收到僅有的幾個影像,大家都如獲至寶。

八十年代 內地學者來港交流

改革開放期間,香港商人除了向內地注入資金、管理、技術的支援外,也提供制度的轉移,包括土地的使用和分配、資本市場的制度運作與規範,讓中國從一個封閉的社會,逐步逐步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當中,香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事實上,深圳的高速發展,與香港的淵源也是最深。

然而,光靠制度與管理的改變,顯然並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我覺得,改革開放最重要的,還是改變當事人的心態(mindset);筆者供職的港大亞洲研究中心,於一九八○年代便舉辦了很多國際會議、設定國際交流計畫,並邀請內地的專家學者到香港出席及訪問,由於這些學者當時出國交流不方便,香港恰恰可以作為一個平台,讓中外學者進行互動交流,加深雙方的了解及認識,對當時內地人改變固有的mindset,築建了一個基礎和起點。

周六上深圳給省長市長上課

除了組織內地學者訪問交流團和舉辦國際會議,我們一班來自各界別的專業人士,在一九八○年代也到深圳組織了很多系統性的培訓班。當時,我們還年輕,抱着滿腔熱血,每周六從香港坐一小時火車到深圳,星期日晚上回香港,用深圳的中學校舍為全國各地省長、市長及縣長上課,講解一些西方的觀念,例如經濟學、管理學、法律等,使他們的「腦袋開放」,他們不一定對西方的思想「照單全收」,但至少要令他們知道,還有另外一種思維方式及管理模式存在,可供參考。

我還記得,一九八○年第一次去廣州中山大學講課時,當時的接待單位認為我們的生活習慣比較偏向西方,故以咖啡,而非中國茶招待我們。有趣的是,當時人用碗去盛咖啡,就好比用碗盛載豆漿一樣,大概那時他們還沒有西方的咖啡杯碟吧,我也不知道他們的咖啡是如何沖出來的。另一個讓筆者今日還歷歷在目的,是入到洗手間,見到一些「一次性」使用的肥皂,十多個肥皂堆疊一起。可能因為當時物質資源太匱乏,清潔工友見到未徹底用盡,也放回原位,捨不得浪費棄掉。今天,國家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回想起來,仍深刻感受到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熱情,以及國家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毅力。

陳坤耀教授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局主席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主編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