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訪問】馬仲儀醫生 談移居英國前後對香港的那腔義憤......

【星島綜合】香港最近兩年經歷移民潮,大量港人移居至英國、加拿大等地展開人生新一頁,但若然回望昔日香港,又會否再次牽起當初的離愁別緒?星島A1中文電台《A1出擊》記者馮凱欣便訪問了前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醫生,詳談移居英國後在當地行醫的她對現時香港境況的看法。

 

點擊可收聽 【馬仲儀醫生訪問聲頻】

問:星島A1中文電台《A1出擊》記者 馮凱欣

答: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 馬仲儀醫生

移居英國後剪了一頭短髮的馬仲儀醫生

 

問:你目睹香港醫療系統出現了甚麼變化?

答:最近兩年醫學界有很多巨變,第一,政府對於專業、公共衛生議題的取態都與以往不同,不再以專業為首要考慮,反而以政策、政府的政治需要為先。專業人士便需要思考,政府會否真的聆聽或考慮你的聲音呢?另外,近兩年醫學界有很多衝擊,包括想免除考試,大量輸入海外醫生,與以往適量地經考試選取適合海外醫生的做法截然不同。這讓我對於自己於這個專業的前景、工作時可否稱心愉快等,都有保留。而且有一個窒息的情況,例如缺乏了一些可以議政論政的空間、議事論事的風氣,昔日公民團體的朋友被捕、部分也決定退下來,甚至離開香港,都令我覺得十分惋惜。我有宗教信仰,亦看到香港的宗教自由並不長遠,被慢慢地、軟性地收窄。甚至乎離開後回望香港,看到現在選舉變成如斯境況,與自己以往多年有參與的選舉投票很不一樣,感到十分可惜,既看不清前路,也想不到自己能如何處身下去,所以就跟很多香港人一樣想找一個新空間。

 

問:你會怎樣形容上述的境況?

答:香港在沙士的時候,無論政府、醫護人員,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認為事後才可評論當時的成功與失敗,但重要的是做事的時候,大家的心和出發點。當年沙士,香港正經歷艱難的日子,無論經濟、社會等方面,政府都有做過令大家感到不齒的事,但當時大家的心都比較單純,就是處理好香港的問題,我們香港人去解決香港人的事,做甚麼都以香港人的情況為出發點。但你看到今次同樣是疫情,姑勿論得失、對錯、效果,有一樣令我難受的,是為何香港的官員看問題的時候,不是以香港人為出發點呢?這一點是我覺得最難接受的。

問:你現在看到香港變到如此,會如何形容見到的香港?

答:當然,離開香港是盼望有一些比較自由的感覺。然而有一點令我覺得消極的情況,雖然我不用再在這個氣氛下呼吸,應該會感覺好一點,說話、表達意見時或許會自由一點,來到英國,這裡的人和政府不會管制我的基本言論,除非犯法吧!但我來到後仍然有耿耿於懷,可能與很多去了外地的香港人一樣,內心覺得不是完全有很大的自由,因為離開香港前,我私下也會跟朋友在茶餘飯後談論政治,但與2019年時相比,就不會再在社交媒體表達對政治事件的看法,不會再如以往一樣容易。我有想過,會否離開香港後就會多表達意見呢?原來不是!雖然有看報章的文章,但似乎自己的抑壓沒有隨着離開香港而完全釋放出來。我認為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有家人和朋友在香港,所以不希望將來不能回去。看到政府通緝一些在海外倡議不同投票方法的人,雖然我不會提出這些建議,但也覺得有點難以置信;第二,是被壓抑了很長時間,來到這裡後,雖然覺得(港府)他們做的事是不對,自己也很義憤,但會覺得自己即使發聲,還有沒有意義呢?這個感覺也是揮之不去。似乎離開了香港,還是有種消極的情緒,不容易放下。我也正在調適,思考自己如何在對香港的事情上更積極地做事,但對不起,暫時也沒有一個好方向。

 

問:是否沒想過,即使到了英國後,這樣的情緒仍然揮之不去?

答:我覺得也是意料之外,不知道是否因為我離開了香港,但現在仍然會關心香港的新聞和動態,香港社會如此消極、看似沒有希望的情況,強烈地影響着在英國的我。我不知道有沒有香港市民跟我一樣不表達意見,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覺得「有甚麼好說呢!」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問:有評論提到香港每一個人都好像受到很大的創傷,就像患了創傷後遺症一樣,無論哪個角落的人都好像有這樣的感覺。似乎你即使離開了香港,都好像有這樣的感覺?

答:我覺得有,但我不知道會否將自己列入創傷後遺症這個框架中。始終2019年的運動裡,我不曾參與過前線,他們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創傷,或者轉換另一說法,由2019年到現在,幾年的社會轉變令到很多香港人的情緒變得低落與負面。我認為我沒有很大的創傷,但坦白而言,在數十年香港生活中也未遇過如此低落與負面的情緒。哪怕當年金融風暴,可能因為自己當時只是初出茅廬的學生,沒有甚麼資產也沒有投資失利,即使對我而言有一點困難,都沒有太大感覺。現在的物質生活比當年金融風暴較豐裕,自己也有累積一定的財富,但那種悲傷和消極的感覺是我多年香港生活以來最濃烈的。2019年的事絕對有因素,看到很多情景固然會很激憤,至少沒有如此絕望,因為看到當時香港社會的團結,有200萬人願意走出來,我覺得有希望,只是感到義憤。但最近一兩年,雖然憤怒仍在,但絕望感覺很強烈。

幾個月前還在香港的馬仲儀醫生

 

問:如你所言,你眼前最主要的目標、計劃,是否想讓自己休息、平靜一下?

答:其實我不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創傷,需要特別休養生息。我心裡也在想自己可以如何更積極地思考,即使我生活如常,對香港的那份情懷仍是悲傷與消極。我會想,當自己看香港的問題時可以有積極的想法,或者做積極的事情,但對不起,我真的沒有頭緒。看到很多在外地的人也為香港做很多事情,當然我在這裡也會支持以往以不同形式參與社會運動的同路人,但我仍然對香港的境況很消極,我也想更積極。

我很積極地面對生活,實在是不能不積極,我的工作是醫護,來到英國後工作不算長時間,便要面對新一波疫情。事實上我也正在學習英國處理疫情的方法,每一個地方處理疫情都有他們自己的經驗,英國當然有自己的經驗,無論是疫情的規模、上次高峰期時醫院的情況等,都令他們今次更機動地處理。英國人對於疫情、感染的看法又與香港人不同,所以自己暫時也在摸索和學習的階段,學習與病毒共存。在香港會覺得自己與染疫的距離頗遠,即使我當年有進入過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但覺得自己只要做好措施便不會受感染。但在英國,知道有四分一同事曾感染過,自己都有很大機會染疫。在這裡所謂學習與病毒共存,不是像他們一樣,有時無視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始終多年來亞洲人有自己一套衛生標準,這也深深札根在我心中。但英國人經過之前數次疫情,有人感染後康復,大家亦非常相信疫苗,我也接種了第三劑,對於感染便會比較順其自然。當然也會做足防疫措施,但如果真的染疫,也不會擔心之後會有很嚴重的情況,始終自己的身體、年齡,加上接種了疫苗,也不會很擔心。

身在英倫常念香港的馬仲儀醫生

(訪問二之一 ‧ 待續)

訪問二之二:《馬仲儀醫生 談移居英國前後對香港的那腔義憤......》

(圖:被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加拿大星島WhatsApp報料熱線:(437)428-9394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小林製藥紅麴風暴︱再增1死累計5亡 FamilyMart緊急下架3米飯類產品

女子背部皮膚製成逾百年「人皮書」  哈佛大學宣布移除爭議性封面並致歉

法要求46盟國增援巴黎奧運保安 莫斯科恐襲後警戒提升至最高級別

日本「企街」女驚爆年收近207萬接客2666次 賣淫原因竟是......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