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屏「棄醫從藝」獻上《合一》 仿似未卜先知 多媒體展預示未來

當今甚麼話題最熱門?恐怕脫離不了:科技、病毒和環境。列治文美術館(Richmond Art Gallery)正在展出一個名為《合一》的多媒體展,是由卑詩省華裔新銳藝術家李南屏(Nancy Lee)和布朗伯(Kiran Bhumber)合力策劃,展出內容正好涵蓋了科技、病毒和環境三大元素。
走進《合一》的展覽館,立刻感受到「科幻」感。電子音樂搭配著魔幻燈光,牆面刻意用著一襲黑來妝點,擺設的藝術品則呈現多元色感和材質,還有影片不斷流動播映著。只感覺到時空的交錯縱橫,以幻影抽離現實,以視覺表達感知,於「靜」的態勢中,衍生出「動」的強烈對比,如一場煙花般絢爛的空間魔術,讓人沈醉其中,心甘情願被牽引著赴一場藝術的催眠。
展覽創作者之一李南屏,蓄著短髮的她,兩歲隨家人從台灣移民到加拿大,說得一口流利的國語,活潑充滿朝氣。
在華裔家庭長大的孩子,總該有著一定的模子,遵循一定的人生路徑,但李南屏絕對是一個顛覆的代表,她「棄醫從藝」已經讓媽媽感到頭痛,又是一個「酷兒」(Queer),更一度令家中長輩感到一頭霧水(詳另文)。
選修歷史課程打開心窗
她是卑詩大學科學系畢業,本來都要進醫學院了,卻毅然放棄屬於媽媽的夢想,決定追尋自己所愛。「讀書考試對我並不難,我知道自己也可以當個好醫生,但那是媽媽的期望,不是我的興趣,儘管我有著科學的身心,但我的靈魂是更屬於人文藝術的。」
在卑詩大學讀科學期間,李南屏選修了歷史系教授余全毅的口述歷史課程,因此打開心靈另一扇窗。她發覺自己很喜歡用影像說故事,當時協助余全毅記錄了很多華裔社區珍貴的史實和人物。每一次的人文探索,都令她感覺幸福滿溢。
除了歷史人文領域的打磨外,李南屏進一步鑽研音樂和舞蹈領域,很快地在溫哥華地下電音界嶄露頭角,一步步朝著全方位多媒體藝術家的方向前進。
列治文一年一度的媒體藝術節「數碼嘉年華」(Digital Carnival),今年的主秀邀請了李南屏和布朗伯創作。他們兩人從2018年開始構思這個《合一》的展覽,沒想到時隔兩年多後,其故事主題鮮活地映照當前新冠狀病毒下的社會生態。
有多位亞裔藝術家參與其中
《合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公元3000年。民族國家制度瓦解,地球被充斥著病毒的空氣污染,人類的活動空間受到了限制,身體接觸也不再自由。早在2024年,「空氣末日」誘發的網絡戰爭導致了長達一年的全球大停電,所有數位信息遺失殆盡,而大多數印刷物也已充作燃料遭受焚毀。人們紛紛蔽身於室內,彼此孤立,只能通過新的虛擬世界相互連接。觸摸被禁止,親密關係只有通過網絡世界中的模擬體驗才能發生。此時,由兩位藝術家扮演的角色透過後末世的婚禮儀式,表達對觸及彼此的渴望,並試圖在其中尋找祖先的記憶,重建文化記憶的定義。
李南屏說:「我們在設計這個故事時,根本沒想過2020年竟出現病毒疫情,令人們變得更仰賴科技和蝸居在家。不敢說自己是個預言家,但衷心希望藉由這個展覽推動社會更多省思,包括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和科技的連結,還有可能出現的生態浩劫等。」
雖然《合一》主創掛著華裔李南屏和印裔布朗伯的名字,但是每個展品背後都有著其他亞裔藝術家參與的痕跡。「例如展出的婚禮禮服是菲律賓裔設計師Adam-Lin Bungag操刀,一個雙人雕塑則是日裔藝術家Ian Nakamoto嘔心瀝血之作。大溫地區很多有才華的亞裔新銳藝術家,很多藝術活動中我們彼此激盪創意,呈現出更多美麗的跨文化作品。」
《合一》將於4月24日起至6月5日在列治文美術館(7700 Minoru Gate)開放民衆免費參觀。李南屏說接下來還會到台灣、印度等亞洲國家展出其作品。「我們是加拿大長大的孩子,文化的根在亞洲,葉茂枝盛的我們當然不忘記尋根,甚至樂意播種。」


【看星島*知天下】請立即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