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屏“弃医从艺”献上《合一》 仿似未卜先知 多媒体展预示未来

■李南屏和布朗伯的雕塑是由日裔艺术家Ian Nakamoto 创作。受访者提供 ■李南屏和布朗伯的雕塑是由日裔艺术家Ian Nakamoto 创作。受访者提供

当今什么话题最热门?恐怕脱离不了:科技、病毒和环境。列治文美术馆(Richmond Art Gallery)正在展出一个名为《合一》的多媒体展,是由卑诗省华裔新锐艺术家李南屏(Nancy Lee)和布朗伯(Kiran Bhumber)合力策划,展出内容正好涵盖了科技、病毒和环境三大元素。

走进《合一》的展览馆,立刻感受到“科幻”感。电子音乐搭配着魔幻灯光,墙面刻意用着一袭黑来妆点,摆设的艺术品则呈现多元色感和材质,还有影片不断流动播映着。只感觉到时空的交错纵横,以幻影抽离现实,以视觉表达感知,于“静”的态势中,衍生出“动”的强烈对比,如一场烟花般绚烂的空间魔术,让人沈醉其中,心甘情愿被牵引著赴一场艺术的催眠。
展览创作者之一李南屏,蓄著短发的她,两岁随家人从台湾移民到加拿大,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活泼充满朝气。
在华裔家庭长大的孩子,总该有着一定的模子,遵循一定的人生路径,但李南屏绝对是一个颠覆的代表,她“弃医从艺”已经让妈妈感到头痛,又是一个“酷儿”(Queer),更一度令家中长辈感到一头雾水(详另文)。
选修历史课程打开心窗
她是卑诗大学科学系毕业,本来都要进医学院了,却毅然放弃属于妈妈的梦想,决定追寻自己所爱。“读书考试对我并不难,我知道自己也可以当个好医生,但那是妈妈的期望,不是我的兴趣,尽管我有着科学的身心,但我的灵魂是更属于人文艺术的。”
在卑诗大学读科学期间,李南屏选修了历史系教授余全毅的口述历史课程,因此打开心灵另一扇窗。她发觉自己很喜欢用影像说故事,当时协助余全毅记录了很多华裔社区珍贵的史实和人物。每一次的人文探索,都令她感觉幸福满溢。
除了历史人文领域的打磨外,李南屏进一步钻研音乐和舞蹈领域,很快地在温哥华地下电音界崭露头角,一步步朝着全方位多媒体艺术家的方向前进。
列治文一年一度的媒体艺术节“数码嘉年华”(Digital Carnival),今年的主秀邀请了李南屏和布朗伯创作。他们两人从2018年开始构思这个《合一》的展览,没想到时隔两年多后,其故事主题鲜活地映照当前新冠状病毒下的社会生态。
有多位亚裔艺术家参与其中
《合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3000年。民族国家制度瓦解,地球被充斥着病毒的空气污染,人类的活动空间受到了限制,身体接触也不再自由。早在2024年,“空气末日”诱发的网络战争导致了长达一年的全球大停电,所有数位信息遗失殆尽,而大多数印刷物也已充作燃料遭受焚毁。人们纷纷蔽身于室内,彼此孤立,只能通过新的虚拟世界相互连接。触摸被禁止,亲密关系只有通过网络世界中的模拟体验才能发生。此时,由两位艺术家扮演的角色透过后末世的婚礼仪式,表达对触及彼此的渴望,并试图在其中寻找祖先的记忆,重建文化记忆的定义。
李南屏说:“我们在设计这个故事时,根本没想过2020年竟出现病毒疫情,令人们变得更仰赖科技和蜗居在家。不敢说自己是个预言家,但衷心希望借由这个展览推动社会更多省思,包括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和科技的连结,还有可能出现的生态浩劫等。”
虽然《合一》主创挂著华裔李南屏和印裔布朗伯的名字,但是每个展品背后都有着其他亚裔艺术家参与的痕迹。“例如展出的婚礼礼服是菲律宾裔设计师Adam-Lin Bungag操刀,一个双人雕塑则是日裔艺术家Ian Nakamoto呕心沥血之作。大温地区很多有才华的亚裔新锐艺术家,很多艺术活动中我们彼此激荡创意,呈现出更多美丽的跨文化作品。”
《合一》将于4月24日起至6月5日在列治文美术馆(7700 Minoru Gate)开放民众免费参观。李南屏说接下来还会到台湾、印度等亚洲国家展出其作品。“我们是加拿大长大的孩子,文化的根在亚洲,叶茂枝盛的我们当然不忘记寻根,甚至乐意播种。”

■李南屏和布朗伯常常在一起创作艺术。
受访者提供 ■李南屏和布朗伯常常在一起创作艺术。 受访者提供 ■末世婚礼之礼服是菲律宾裔设计师 Adam-Lin Bungag操刀。受访者提供 ■末世婚礼之礼服是菲律宾裔设计师 Adam-Lin Bungag操刀。受访者提供
订阅星岛网singtao.ca电邮快讯,每天可收到最快新闻资讯: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看星岛*知天下】请立即下载“星岛新闻(加拿大版)”App: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share to wechat

都市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