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素美容 勿忽略抗藥風險

注射肉毒桿菌素後,產生的除皺、瘦面及面部提升等效果,令不少愛美女生趨之若鶩,惟當中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從事醫學美容十多年的醫生劉宏德直言,很多用家對肉毒桿菌素一直有誤解,甚至不清楚成分,即使注射後效果不如以往,仍繼續使用含複合蛋白的肉毒桿菌素,往往出現抗藥性而不自知,「有些人使用肉毒桿菌素後所產生的抗體,有機會長久不消散,日後若須為治療中風作肌肉放鬆時,便會藥力無效。」

記者 林紫晴 攝影 伍明輝

曾任骨科專科醫生的劉宏德,十多年前開始從事醫學美容,為中港兩地不少女士注射過肉毒桿菌素,讓她們「變靚」,「除面骨太大外,常見的輪廓問題,肉毒桿菌素基本上都解決到。」

他指出,近年除了本地人對醫學美容的需求大增,愈來愈多內地女士亦專程來港,到本地醫美中心及診所注射肉毒桿菌素,「她們始終覺得香港的醫學美容較安全,加上除皺針的價格較內地便宜,所以會經常來港打針。」翻查衞生署資料,本港目前共有八種含有肉毒桿菌毒素的藥劑製品已獲註冊,其中五種藥劑亦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

劑量愈多 抗藥機會愈大

注射肉毒桿菌素的情況愈趨普及,惟不少用家仍對其藥劑成分存有誤解。劉宏德表示,坊間常說的「Botox」只是品牌名稱,而非肉毒桿菌素的英文名稱,「因這是第一種廣泛使用的肉毒桿菌毒素,所以大家口耳相傳,以為Botox便是肉毒桿菌素藥劑。」

劉宏德坦言,傳統的肉毒桿菌素藥劑,在製作過程中,大多會產生複合蛋白及其他雜質,持續注射的話,人體會對藥劑中的複合蛋白產生抗體,「在免疫學上,注射劑量愈大、次數愈頻密,愈大機會出現抗藥性。不少人發現效果不如以往顯著,卻繼續注射肉毒桿菌素,其實是忽略出現抗藥性的可能。」

他又引述多份臨牀研究結果,患有痙攣症、斜頸症的病人,使用含複合蛋白的肉毒桿菌素後,被驗出體內有百分之六點六的抗體,代表很可能已對肉毒桿菌素產生了抗藥性,注射後的效果會變得不顯著,甚至無效,「有些人產生抗體後,有機會是永久存於體內,這要視乎用家的體質及其免疫記憶。」

治中風者肌肉放鬆失效

醫學美容以外,人體對肉毒桿菌素產生抗體,亦會影響日後治療其他病症的效果。劉宏德舉例指,在正常情況下適當使用肉毒桿菌素,可減少中風病人的局部肌肉張力,以減輕關節強直的情況,「但對肉毒桿菌素已有抗體的病人,注射此藥劑便會無效。」

近年不少普通科醫生,甚至兒科、婦產科等專科醫生,都紛紛「轉行」,加入吸金力高的醫美行列。他不諱言,醫學美容是質素最參差的「醫科」,原因是門檻低、收入高,吸引臨牀經驗不足的醫科畢業生入行,「在香港,只要是註冊醫生,便可幫人打針除皺、瘦面等等,手勢及經驗可以很參差」,故冀望政府日後加強對醫美行業的規管,以確保質素。

劉宏德建議,用家注射肉毒桿菌素前,先向醫生了解其成分,盡量選擇純淨、無雜質的產品,以減低產生抗體的風險,降低治療失效的機會。他亦提醒,市民若到內地注射肉毒桿菌素時,必須尋找專業醫生施針,同時在有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內接受相關療程。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

訂閱星島網singtao.ca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看星島*知天下】請立即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JPEX案|警:截至今午5時已接獲2265人報案 涉款金額達14億元

福島核污水︱茨城栗子未附輻射證明書 食安中心:夠證據會檢控進口商

科大頒授榮譽院士 包括「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等6人

海關聯同水警西貢斬竹灣碼頭檢820萬元私煙

都市網新聞